1904遠東開年的第一大事不是東京審判,而是對後世影響深遠的南洋大學建立了。
別看這所大學才剛剛有個名字,學校選址、教師、規章製度一樣都沒有確定,但這仍然不能改變南洋大學在亞洲引起轟動的事實。
在這個思想最混亂的時代,崇洋媚外也被推向了巔峰,在很多人看來歐洲的月亮都是格外的圓。
尤其威廉以皇子身份親自背書後,造成的影響就更大了。招生還沒有正式開始,谘詢報名的人就已經是絡繹不絕,一度還影響到了神羅駐遠東幾家使館的正常辦公。
沒別的原因,僅僅是因為威廉在一次酒會上無意中透露:南洋大學將開放在亞洲地區的招生,不會限製國家和民族。
這也是沒有辦法事情,奧屬南洋地區的人口雖然不少,但是優質生源都跑去國內了。
作為神聖羅馬帝國的殖民地,還是有很多福利的,比如說在高等教育上,就能夠享受一定的照顧。
按照公民數量人口比例,國內的各大高校,每年都給予了奧屬南洋地區最低錄取人數。
教育模式,也是複製本土體製,課本除了地方地理允許有所改變外,其它的都教育部統一編製。
從小學到大學,都是采取比例錄取製的升學考試。理論上來說,所有神羅公民受教育的權利均等。
當然,這僅限於政府提供的免費教育。如果是自費讀書,自然不需要受錄取限製。
這年頭教育資源可是非常寶貴的,純自費讀書中小學還好,一旦到了大學階段學費就是以萬為單位。
莫說是普通民眾了,就算是小貴族、小資產階級,也承擔不起這樣的開銷。
根據維也納政府的統計,神羅正規大學每年招錄的學生,超過百分之九十八都是通過升學考試,真正砸錢上學的還不到百分之二。
甭管威廉怎麼吆喝,還是改變不了南洋大學是野雞大學的事實。忽悠的其他人,卻騙不了神羅內部的貴族、資本家、中產階級。
雖說殖民政府會向南洋大學傾斜資源,但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卻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解決的。
大家都是現實的,尤其是涉及到子女教育問題的時候,德意誌民族更是喜歡較真。教育質量不行,就算是皇子出馬一樣不好使。
當然,威廉也沒準備挽留這些回本土讀書的學子。畢竟,誤人子弟實在是太招人恨了。
家業都在奧屬南洋,就算是回本土讀書,未來也會有很大一部分人返回南洋地區,這些都是高質量人才。
建立大學的目的就是培養人才,隻要能夠為南洋地區提供人才,在什麼地方培養的並不重要。
要留住本土學子,完全可以等南洋大學的師資力量上去了再說,現階段最重要的還是打好基礎。
自身教育質量不行,要是學生再不行,那就真成野雞大學了。在這種背景下,麵向全亞洲招先生,也是不得不為之。
如果不是考慮到影響力不夠,對歐美的學子沒有吸引力,威廉都準備麵向全世界招生的。
當然,南洋大學能夠在亞洲充滿吸引力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軍事專業。
不同於其它專業的水貨,軍事專業師資力量還是充足的,無論是退役的封地貴族,還是現役部隊的高層軍官,都被威廉拉過來掛職。
海陸空三軍加起來,足足湊齊了十七個將軍,在亞洲地區絕對是最有排麵的。
雖然這些人不可能天天來上課,但是學校的老師,也都是從國內軍校畢業,並且上過戰場的主。
或許經驗有所欠缺,但是磨合一下,比起國內的普通軍校還是夠格的。
這已經足夠了,本身開設軍事專業就是為了撐場麵,吸引亞洲留學生的。
在南洋地區待了這麼久,威廉對亞洲地區的情況也了解的七七八八了。
亞洲各國的留學生,首選的專業就是軍事,其次是經濟、文學類專業,學習醫學、理工科的相對較少。
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對草創的南洋大學也是一件好事。相比醫學、理工科的嚴謹,文學、經濟理論類的科目明顯要好糊弄得多。
……
教育署長桑切斯:“殿下,這是南洋大學的選址和規劃圖,請過目。”
沒有任何例外,南洋大學的最終選址還是蘇拉威西島,距離總督府不到三十公裏外的郊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