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忙於內鬥的沙皇政府(3 / 3)

政見不和,那就更扯淡了。從尼古拉二世繼位開始,謝爾蓋·維特就是沙皇政府的重臣,一混就是十幾年,還被提拔成了首相。

真要是政見不和,根本就沒有這麼戲。以尼古拉二世的作風,不喜歡的人通常都是直接一腳踹開。

如果有的選擇,葉夫根尼也不想落井下石。可是沒有辦法,繼續和稀泥,要不了多久就要輪到他自己倒黴了。

戰爭不是兒戲,前線是什麼情況,沒有人比他這位陸軍大臣更清楚了。

不提前打打預防針,後麵一係列的戰敗傳來,又該怎麼收場?

看看措辭就知道了“分兵駐守”、“節節抵抗”、“爭取時間”,那分明就是讓大家做好接收“前線戰敗”的思想準備。

翻盤還是西伯利亞鐵路通車之後在說,誰讓這條鐵路開工時間,比原時空要晚呢?

即便是不把法國勞工的命當一回事,也沒有辦法一下子把鐵路搶通啊!

局勢已然崩壞,下麵的人還在爭權奪利、推卸責任,饒是尼古拉二世的養氣功夫已經提高了,那也忍不住了。

隻見他猛的一拍桌子,怒斥道:“都到了什麼時候,你們一個個不想辦法解決問題,反而在這裏爭相推諉,別忘了你們的身份!”

這是每一個君主都要麵對的問題。下麵的人和和睦睦,要擔心他們串通一氣;下麵的人爭鬥不斷,又會影響政治施政效率。

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君主的矛盾之處。

在平常時期,大家都喜歡玩兒權力製衡,放任下麵的人互相爭鬥;到了關鍵時刻,又希望下麵的人團結。

毫無疑問,同時滿足兩種要求的官僚,根本就不存在。大部分人都是自私的,官僚也不例外,大家首先要為自己考慮。

別以為他們就真喜歡政治鬥爭了,更多的時候還是沒有辦法。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官僚的地方就有派係。

縱使自己想要停下來,下麵的人也不會答應。在絕大多數時候,政治上退一步不是海闊天空,而是萬丈深淵。

就比如說現在,如果大臣的立場統一,尼古拉二世表麵上或許會高興,可是到了晚上肯定要睡不著覺。

至於解決問題?

事實上,各部門早就開始行動了。財政部在想辦法籌錢,陸軍部在調兵遣將,外交部更是辛勤的像一群蜜蜂。

行動歸行動,但是這些動作大都是被動進行的。誰也不能指望,在短短幾個小時之內,大家就拿出完美的方案來。

如果尼古拉二世晚些時候召開會議,情況絕對會好很多。再不濟,也不會盡是一堆沒有營養的套話。

……

遠東,作為這次戰爭的發起者,日本國內表現出了空前的狂熱。日本政府剛剛發布征招令,就爆發出了參軍潮。

尤其東京民眾,或許是受到了之前使館案的刺激,現在表現的格外狂熱。

無論是政府機關、學校,還是商店、工廠,此刻都掛出了“雪恥”的宣傳標語。

使館案中被判死刑的重犯,此刻已經以英雄的身份被請如了神社,民間的各種祭祀活動也是絡繹不絕。

要不是顧忌公使團的顏麵,估計日本政府都有親自下場去祭祀了。總之,前麵的審判結果,現在已經被日本人推翻了。

就連已經做好準備,要去參加南洋大學升學考試的日本學子,現在也紛紛放下了書本,投身到了這場決定民族命運的戰爭中。

在全民叫囂著複仇的大背景下,少數的理性派,根本就翻不起浪花。

“反戰”,那是不存在的。即便是反戰派成員,現在也乖乖的閉上了嘴,最多也就在沒人的時候,暗自在心裏想想。

就連在日本的外國人都受到了影響。作為俄國人的盟友,最近一段時間神羅駐東京使館都低調了很多。

從這方麵來看,俄使館案對日本還是有價值的,起碼打擊到了各國使館的囂張氣焰。

正所謂光腳的不怕穿鞋的,現在的日本就是那個光腳的。民族情緒被調動到了極致,稍稍刺激一下就會爆發。

隻不過這種精神上的刺激,顯然是不可能持久的。如果前線軍隊不斷取得勝利,那麼這種情況還可以持續很久。

反之,前線軍隊一旦遭遇大敗。脆弱的日本民族精神,立即就會引發雪崩。

賭國運賭上的不光是軍隊、殖民地,更是民族精神。

現在的日本再次走上了原時空的老路,輸了一切方休;贏了就是民族浴火重生,鑄造大國之基,世界又多一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