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相坎貝爾歎了一口氣道:“拖延幾個月後,等事情確定了再進行決策,那是不可能的。
神聖羅馬帝國可不是一般的敵人。他們的工業實力非常強大,要是他們發現了漏洞,一次性開工十幾艘超級戰列艦,打一個時間差,我們就追悔莫及了。
先做好準備吧,再讓情報人員盡可能的確認一下,如果沒有發現問題,那就盡快敲定我們的造艦計劃。
情況也沒有那麼糟糕,除了不確定奧地利人是否在耍花招外,同樣也有好消息。
日俄戰爭已經爆發了,印度的威脅暫時算是解除了。這麼好削弱俄國人的機會,我不信維也納政府會不動心。
別看弗朗茨大帝信誓旦旦的承諾,要盡全力支持盟友,那也就是而已。
縱觀最近幾十年,俄國人的幾次對外戰爭,什麼時候缺少過他們的身影,又有哪一次他們盡全力支持過?
神羅在遠東地區利益很,維也納政府表現出來的熱情,早就超過了盟友的界限,這裏麵肯定有問題。
俄國人也不是傻子,早晚都會回過神來。要是因為神羅的支持力度不夠,導致他們在戰爭損失慘重,俄奧兩國就要分道揚鑣了。
如果我們再趁機操縱一下,有很大可能讓他們反目成仇。外交部要做好拉攏俄國人的準備,我們現在需要強力盟友。”
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不列顛的造船工業雖然發達,但是大型造船廠數量卻還是非常有限,有能力造大型軍艦的那就更少了。
真要是全力爆發拚起了產能,他們勝算並不高。畢竟,雙方的工業實力差距懸殊,誰也不知道神羅的極限究竟在哪裏。
在不知不覺中,不列顛已經將自己陷入了一個極其尷尬的境地。
意識到了危機,日子還是要照樣過。霸權是否會跌落,最終還是要戰場上見分曉。
“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
局勢越來越嚴峻,現在英國政府能夠做的,就是盡可能的延續不列顛輝煌,不讓榮耀在自己手中跌落。
當然,局勢不好歸不好,但是大英帝國的國力依舊強大,遠沒有到油盡燈枯的時候。
戰略上陷入被動,最關鍵的原因就是在歐洲大陸上缺乏強力打手,難以彙聚反神羅的大勢。
法國人是指望不上了,俄國人已經成為了不列顛唯一的希望。隻不過“希望”同樣不怎麼靠譜,就算是結了盟,反噬的可能性也非常大。
現在矮個子裏麵挑將軍,隻能在“短中取長”。俄國人再怎麼不靠譜,那也比歐洲大陸那幫牆頭草有用。
有了英俄兩國牽頭,反“神羅”同盟差不多就有誕生的基礎了。再加上合眾國、日本、智利、哥倫比亞等國,陣容也差不多夠看了。
就算是搞不死神羅,那也能夠將不列顛的霸權延續很多年。至少在他們這一代人,霸權是能夠維係下去的。
外交大臣亞當·溫佳德:“放心吧,首相。該做的我們都做了,外交部早就通過第三方向俄國人釋放了善意,可惜沙皇政府不買賬。
現在他們對神羅還抱有幻想,尤其是從維也納政府手中拿到貸款後,俄國人就更不把我們當成一回事了。
想要改變沙皇政府的政治立場,不是一朝一夕的問題,但願這次戰爭能夠打醒他們。”
抱怨歸抱怨,從臉上的笑容還是可以看出來,溫佳德並沒有生氣。
英俄兩國本來就是敵人,現在不列顛又在支持他們的敵人日本人,沙皇政府但凡是腦子沒有進水,都知道該怎麼選擇。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自然不是溫佳德吃飽了撐著,想要自討苦吃。
從一開始,英國政府就沒有指望釋放所謂的“善意”來緩和同俄國人的關係。
現在通過第三方中轉,主要目的還是知會俄國人一聲,讓沙皇政府明白除了神聖羅馬帝國之外,他們還有一個選擇,不要和神羅一條道走到黑。
“化敵為友”,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人與人之間是如此,國家與國家之間同樣是如此,需要同時具備時地利人和。
現在英國外交部隻是在俄國高層心中種下了一顆種子,至於能不能生根發芽,還要等待未來的局勢發展。
……
英國人在行動,維也納政府也沒有閑著。雖然沒有四處拉人結盟,但也在加強鞏固同現有盟友間的關係。
以製裁不列顛擅自破壞自由貿易為借口,在維也納政府的號召下,1904年4月6日,世界第三次經濟峰會在維也納隆重召開。
場麵是濃重了,隻可惜“世界”兩個字變得名不副實。除了歐陸各國紛紛派出有份量的人物參加外,其它國家大部分都是應付了事。
各國將“牆頭草”三個字,演義的那是淋漓盡致。
沒有好生氣的,這本來就是意料之中。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國從來都是朝不保夕,可以每一次站隊,都是一次命運的抉擇。
要是不當牆頭草,那就要墳頭長草了。為了生存,大家隻能依附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