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低溫高標準材料,在這年頭可是妥妥的高科技,能夠生產的國家根本就沒幾個。
別看俄羅斯帝國也時常以工業國自居,但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兒。平常吹吹牛逼就算了,關鍵時刻是指望不上的。
看看自家前些年建的鐵路就知道,一年維修十幾次,一次維修十幾天,維修時間比通車時間都長。
全麵檢查後發現,鐵軌生鏽的生鏽、變形的變形,枕木出現腐爛也就罷了,最過分的是居然還有發芽的。
本想追究責任的,但是牽連太廣,說情的太多,實在是查不下去。最後沒有辦法,隻能由政府買單,拔了鐵路重新來過。
經驗教訓不能忘,為了確保西伯利亞鐵路的質量,沙皇政府早早就進行了一刀切,國產的抗低溫材料一概不能用。
即便是民間在呼籲支持國產,但是沒有辦法,沙皇政府被國產坑怕了。
普通鐵路也就罷了,最多損失點兒錢財。西伯利亞鐵路這種戰略性大動脈,還是要保證質量的。
進口不僅意味著成本增加,同時還伴隨著運輸壓力大增。停工待料,那是常有的事情。
想想看,就連戰場上的後勤物資補給,都能夠經常搞混淆。那麼把鐵路材料運錯地方,也不是什麼難以接受的事情。
管理體係上的問題,或者說是沙皇政府官僚體係中的問題,顯然不是一道行政命令就能夠解決的。
本身技術要求就高,管理體係又混亂,加上惡劣的天氣,西伯利亞鐵路的施工進度要是能快,那才是真的有問題。
鐵路無法提前通車,前線的戰略物資又必須要滿足,幾乎是無解的難題。
尼古拉二世的臉色陰沉的可怕,連帶著室內的氣氛都緊張了起來。
見形勢不對,外交大臣米哈伊羅維奇開口說道:“外交部已經展開了行動,維也納政府已經同意幫忙。
目前我們正在努力做遠東帝國的工作,如果能夠從他們手中購買物資,情況會好很多。
現在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果,在外交人員的努力下,我們獲得了不少遠東帝國官員的支持,他們可以默許我們借道運輸物資。”
拉攏失敗很正常,遠東帝國君主立憲派和保守派正打得不可開交,哪裏有功夫顧得上參與日俄戰爭。
許諾再多的利益也沒用,一個前怕狼後怕虎的政府,不管是日本,還是俄國通通都不敢惹。
“借道運輸物資”,實質上就是“走私”。這玩意兒和平年代都屢禁不止,混亂的戰爭年代,那就更不用說了。
與其說是外交努力,還不如說是利益驅動。隻需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有大筆的白銀入賬,憑什麼要拒絕?
反正又不是光做俄國人的生意,日本人的生意大家照樣做。隻要肯給錢,商人們可不介意把東西賣給了誰。
就算是遠東帝國的商人不敢摻合,那也有國際軍火販子衝進來。隻要有錢給足了,就不怕買不到貨。
唯一的問題就是這些家夥的貨源不夠充足,運輸還要時常遭受日本人雇傭土匪的襲擊,不能滿足戰爭需求。
不過米哈伊羅維奇對國際軍火商們有信心。現在貨源不足,主要是大家事先沒有預料到日俄戰爭會爆發,最有實力的那一波軍火販子沒有來得及參與進來。
真要是這些有後台背景的軍火販子參與進來,甭管多少物資都能夠搞來,這才是他們向維也納政府求助的真正目的。
想要大規模走私戰略物資,除了需要遠東帝國配合外,更需要列強背景震懾豺狼虎豹。
普通戰略物資也就罷了,遠東帝國的家庭作坊中就能夠生產,隻要有錢總是能夠買到的。麻煩的武器彈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