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同樣離不開議會,沒有議會批準,英國政府可沒有權力動用上億英鎊去備戰。
1904年6月1日,坎貝爾政府向議會發起提案,準備效仿神聖羅馬帝國構建戰略物資保障體係。
……
就在英國政府忙著和議會扯皮的時候,神羅兜售給沙皇政府的運輸飛艇,也從歐洲抵達了遠東前線。
一分錢一分貨,飛艇的價錢雖然貴了一點兒,但是運輸速度真不是人力能夠趕上的。
幾百公裏的路程,當天就能夠往返。一經投入使用,俄軍的後勤壓力就立即大減。
原本孤懸在在外,隻能放棄的要塞據點,現在也可以派部隊防守了。
反正有無線電報,也不怕被敵人切斷聯絡。真要是逼急了,還可以用飛艇運送部隊增援。
沒有經過訓練,有風險?
開玩笑,風險再高那也是灰色牲口在冒險,管貴族老爺們什麼事。
俄軍後勤壓力一減輕,日軍的苦日子就來了。不得不承認,毛熊的戰鬥力真不是吹的。
雖然達不到世界頂尖水平,但是吊打半桶水的日本陸軍還是足夠的。尤其是受武士道思想嚴重,崇尚勇武的部隊更是損失慘重。
事實再次證明,在熱武器麵前,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再怎麼勇武,血肉之軀也頂不住機槍大炮。
不僅打斷了日軍進攻的勢態,暫時擺脫後勤困境的俄軍,甚至還組織起了幾次反攻,均取得了不小的戰績。
東京,遠東戰場上的失利,立即引起了大本營的惶恐,失敗的陰影籠罩在了大家的心頭。
這次的敵人可是俄國人,如果不是被逼無奈,日本政府也不願意在這個時候同俄國人開戰。
但是沒有辦法,日俄之間的矛盾,既是利益衝突,同樣也不乏個人恩怨。
到了現在這一步,就算是他們想收手,俄國人也不會放過他們。
扔掉了手中的戰報,明治天皇怒氣衝衝的訓斥道:“你們都好好看看,打得這是什麼仗?
敵人的西伯利亞鐵路還沒有通車呢,俄國人現在投入的力量不過十之一二。連這都要吃虧,後麵的仗還怎麼辦?”
看得出來明治天皇現在是真的慌了,上一次當場訓斥軍部,還是菲律賓戰役時期。
不過當時的表情,明顯沒有現在這麼誇張。這也從側麵說明了,問題的嚴重性。
日本輸不起,明治天皇同樣也輸不起。戰敗就意味著完蛋,哪怕他是日本天皇,未來的命運也絕對不會美好。
要麼死亡,要麼流亡海外。一旦落入了俄國人手中,那就是聖彼得堡的又一隻金絲雀。
毫無疑問,聖彼得堡的寒冷氣候是容不下金絲雀的。等俄國人折騰的差不多了,就輪到他領盒飯了。
即便是在歐洲世界,君主擁有豁免權,但那隻是針對歐洲君主。總不能寄希望於俄國人,承認他這尊日本天皇吧?
人越是上了年紀,就越怕死。明治天皇也不能例外,他還沒有活夠,不想這麼早下去。
流亡海外,看似還不錯,同樣也不適合他這種親戚少的君主。
沒有保護傘的流亡君主,就是鬧市抱金磚的小兒,沒準哪天就被人吃抹幹淨,順手賣給了沙皇政府。
麵對怒氣衝天的天皇,眾人默契的低下了頭顱。沒辦法明治不是大正,容不得大家放肆。
或許是在這裏受夠了,以至於大正時期,大家都有意無意的壓製,硬是將大正逼瘋了。
尤其是軍方的幾位,更是將頭埋到了最低,盡可能的縮小自己的存在感,仿若一隻隻鴕鳥。
在同僚們的目光推動下,作為首相的桂太郎不得不站出來抗雷。
“陛下,息怒。前線失利隻是暫時的,戰場上的總體事態仍然對我們有利。隻要我們上下一心,就一定能……”
不等桂太郎把話說完,明治天皇那充滿殺氣的目光就投了過來,逼得他將後麵的話硬生生咽了回去。
“我不想這些廢話,要鼓舞士氣去對前線的官兵們說吧,現在我要的是應對方案。
不要告訴我,你們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麼。俄國人一旦擺脫了後勤壓力,帝國陸軍真的能夠打贏?”
不是明治天皇漲他人士氣,滅自己威風。實在是日俄兩國實力差距太大,無論是拚數量、還是拚質量,都比不上俄國。
唯一的優勢就是地緣,俄國人要穿越茫茫白雪的西伯利亞,才能夠抵達遠東,而日軍卻近在家門口。
山縣有朋:“陛下,俄國人的後勤問題並沒有真正解決,眼下他們主要是靠飛艇提高了運輸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