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損失慘重(2 / 3)

不過恰好適用於不列顛目前的局勢。若是不給下麵的人足夠信心,沒準那幫陷入慌亂的家夥,連組織抵抗都忘記了。

盡管在有限的防空火力之下,抵抗也難以湊效,可是做了總比沒做的好。哪怕是隻擊落敵軍一架戰機,那也是戰績。

打發秘書離開之後,坎貝爾首相回味了過來。首相親自指揮軍事戰鬥,貌似已經跑偏了。

不是每一任英國首相都是丘吉爾先生,熱衷於參與軍事指揮,至少坎貝爾就對指揮軍隊作戰沒有興趣。

不同於以往的任何一次戰爭,眼下這場戰爭需要陸海空三軍聯合協同作戰。

任何事情遇到第一次,那都是麻煩的代名詞。這次也不例外,除了需要考慮軍事指揮外,同時要考慮政治平衡。

可以說除了讓愛德華七世本人親自上外,任何人擔任陸海空三軍指揮官,都會招來非議。

問題是作為國王的愛德華七世,哪怕是實權國王,最多也就掛個名,不可能親自去協調三軍聯合作戰。

如果是順風仗,能夠撈政績也就罷了,估摸著愛德華七世已經跳了出來,接管三軍的指揮權。

遺憾的是戰爭才剛剛開始,不列顛就迎來了最黑暗的一天,深深的重創了大家贏得戰爭的信心。

在沒有把握的情況下,精明的愛德華七世自然不會冒頭了。反正日常工作都是內閣在主持,現在出了問題同樣也是內閣的鍋,還是甩都甩不掉的那種。

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坎貝爾首相當即決定加快指揮係統的構建。畢竟,戰爭還是交給專業人士玩兒的好。

……

利物浦港,當倫敦政府的命令抵達時,天上的轟炸也結束了。

看著電報的溫斯頓少將,內心是崩潰的。或許是因為良心發現,又或者是為了推卸責任,防空預警的消息終於傳過來了。

比倫敦政府就地組織抵抗的命令,來得還要更晚一些。除了在內心深處問候一遍相關官僚們的所有親屬外,溫斯頓少將現在也做不了。

人家的反應速度已經非常快了,按照正常的程序,光走流程都需要至少一個星期,慢一點的拖上半年都有可能。

按照程序辦事,這是大英公務員一貫的行為準則,不受任何道德和法律指責。

轟炸雖然結束了,但是利物浦港的大人物還是沒有出現。或許是因為工作太忙了,又或許是因為太過大公無私,軍政兩界要員紛紛示意手下向溫斯頓少將報告。

尚未反應過來的溫斯頓少將,在迷迷糊糊之中,就被動成為了利物浦明麵上的最高指揮官。

不光要指揮軍隊,就連恢複城市秩序、組織人員自救……所有收拾爛攤子的事情,都成了他的工作。

別以為這是什麼好事,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市民的怒火、這次利物浦遭遇空襲的第一責任人,同樣也是他這位倒黴蛋值班少將。

到了現在這一步,想要拒絕已經晚了。從第一道自救命令下達開始,溫斯頓少將就成為了大家公推的替罪羊。

沒有辦法,利物浦不光是商業港,同樣也是不列顛最重要的軍港之一。作為值班武館,對這次空襲,溫斯頓少將本身就付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債多了不壓身,反正仕途都有完蛋了,替大家背背黑鍋也沒有什麼。

本質上來說,大家都是倒黴蛋。不列顛那麼多城市神羅空軍不去,偏偏選中了利物浦,讓大家上哪兒說理去?

幸好有倫敦陪著,眾兵雲集的倫敦都損失慘重,兵力薄弱的利物浦遭遇重創,在軍事上也說得過去。

真要是追究責任,首當其衝的也是英國政府。在這種背景下,最終的結果多半就是“高高舉起,輕輕落下”。

溫斯頓少將盡職盡責的問道:“損失統計出來了沒有?”

負責彙總的軍官回答道:“現在隻是初步統計了人員、軍艦、船廠、港口建築物的損失,其它方麵的損失還在統計之中。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在兩天後會完成統計工作。具體損失數據如下:

死亡人數共計1287人,其中包括軍隊官兵我49名軍官、757名士兵;受傷人數共計5176人,其中包括276名軍官和1186名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