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有時候兵太多也是麻煩(3 / 3)

不同於非洲那種組織框架完善,直接按照之前的預備役構架編製就行,南洋這邊大都是散裝的。

光歐洲移民,自然湊不到百萬大軍,可是加上來蘭芳自治省,就變得綽綽有餘了。

要怪隻能怪軍功爵位體係吸引人。經過這麼多年的經營,弗朗茨大帝的信譽早就已經深入人心。

往日裏,大家想要參與,主要是距離戰場太遠,征召令沒有到這邊,大家摻合不了。

現在機會送上了門,蘭芳的華人家族也坐不住了。在利益的驅勢下,大家克服了對英國人的恐懼,紛紛加入到了戰爭中來。

再加上貴族為了謀取更大的軍功,不斷擴招私軍,聯軍的隊伍急劇擴張。

不愛戰爭,那隻是利益不夠。誰都知道皇帝出手夠大方,分地都用公頃做單位。

即便是拿不到爵位,分一塊土地也是值得的。富貴險中求,但凡是想要翻身的有誌青年,都出現在了軍隊中。

如果仔細深究的話,還可以發現留學生的身影。不光是自己參與,甚至還回國拉人。

百萬大軍氣勢是上去了,可戰鬥力卻下來了。除了直屬部隊外,就隻有部隊貴族私軍有戰鬥力,剩下的都是烏合之眾。

包括西班牙、荷蘭派出來的部隊,在威廉總督看來,都是跟著打醬油的。

明知道是烏合之眾,威廉卻不能拒絕大家的參戰熱情。一方麵是利益捆綁,另一方麵則是為了給英國人施加足夠的壓力。

甭管是不是烏合之眾,數量在這裏放著,英國人就必須要分出重兵過來攔截。

反正都是比爛的年代,大陸聯盟這邊主戰部隊隻有二三十萬,剩下的都是烏合之眾,英國人也好不了多少。

從本土趕過來的援軍都是新編部隊,臨時拉起來的殖民軍,更是烏合之眾中的極品。

真要是打起來了,威廉覺得自己這邊還是略戰便宜一些。同樣是烏合之眾居多,起碼自己這邊的部隊士氣高。

人數眾多的民間武裝,可不是威廉強征來的,他僅僅隻是發出了號召,大家就主動送上門來了。

既然是為自己打仗,士氣自然低不了。尤其是之前誓師的時候,威廉演講上了頭,直接向全軍許諾贏得這場戰爭後,陣亡撫恤金不低於五百神盾、或者是五公頃土地。

本土新民和正規軍沒什麼感覺,根據以往的慣例,這隻是正常操作,陸陸續續的各種補貼加起來,最後往往比撫恤金都高。

可是其他人就不行了,五百神盾折合白銀都有上千兩,以遠東地區的物價來看,對普通人就是一筆文數字。

五公頃土地的誘惑力更大,因為這是軍功田。在神聖羅馬帝國,軍功田隻要不賣出去,那就是永久免稅。

這樣的買命錢,在遠東地區已經是價。某種意義上來,源源不斷的有人加入,也是被威廉自己給刺激出來的。

既然話已經出口,那就必須要兌現。長期以來受弗朗茨的影響,威廉自然知道信譽的重要性。

哈布斯堡王朝的聲譽不是金錢能夠買到的,沒必要為了節省億兒八千萬,就搭上自家的信譽。

何況站在他的角度上來看,五百神盾能換一個人賣命真心不算多。土地就更不用了,都是從敵人手中奪來的,完全沒必要心疼。

作為國王預備役,威廉也需要豎立自己的信譽。

南洋地區多民族混居,如果能夠花上億兒八千萬,就在各民族中建立起自己的信譽,以威廉對自家老子的了解,那是絕對樂意買單。

何況現在還不需要自家掏錢,戰爭經費從來都是維也納政府全額承擔,皇室最多在關鍵時刻帶頭捐款。

現在連捐款都不需要,戰爭才進行幾個月,維也納政府的腰包還沒有這麼快就被耗盡。

率領一支烏合之眾作戰,沒有心裏壓力是不可能的。不奢望一路殺過去占領印度,起碼也要打下中南半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