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登陸倒計時(1 / 3)

解釋就是掩飾,理由再怎麼充分,也掩蓋不了美軍戰鬥力不足的事實。一再強調敵人的實力強大,無非是為失敗找借口。

可不找借口,就要背黑鍋。縱使要表現敢於擔當的一麵,也絕對不是現在這種時候。

局勢發展到現在這一步,誰也沒有想到。在發起進攻前,羅斯福做夢也想不到大洋聯盟七國連敵人的殖民地都拿不下來。

翻翻曆史書就知道,美國的廣袤疆域,都是從殖民帝國手中奪取的。

當年這些國家每一個都比合眾國強大,但是因為地緣的因素,最終的勝利者都是合眾國。

現在還有英國人在前麵撐著,阻隔了敵人同殖民地之間的聯係,正是最好下手的時候,多國聯手萬萬沒有失敗的道理。

怎奈萬無一失的計劃,最終卻以失敗告終。不同於以外的曆次領土爭奪,這次敵人表現的格外凶殘。

在古巴碰了一個釘子就算了,反正敵人兵力不足,隻要耗下去就有希望獲勝。

最中要的奧屬中美洲就麻煩了,當地的移民都是屬刺蝟的,一碰就紮刺。

剛剛流露出要入侵的意圖,聯軍還沒有集結完成,人家就先打出來了。

墨西哥、哥倫比亞兩個盟友,現在已經被敵人按在了地下摩擦,如果合眾國再不出手,他們就要投降了。

至於其他盟友,也就南美三強有點兒戰鬥力。隻不過在羅斯福看來,這個“三強”水分太大,完全和“強”扯不上關係。

阿根廷和智利兩強聯手居然奈何不了一個人口不過百萬的巴哥塔尼亞,如何算得上是強國。

最重要的是不拔掉這顆釘子,穩定自己的後方,兩國就不可能出兵增援哥倫比亞。

打醬油的盟友先忽略,僅僅隻是巴西派出的幾萬援兵,根本就保不住哥倫比亞共和國。

在這種背景下,合眾國就要分兵三路,同時增援哥倫比亞和墨西哥,順便還要拿下古巴。

這樣沉重的任務,軍方明顯是不堪重負。除非是打消耗戰,利用國力上的優勢慢慢磨死敵人,要不然真看不到勝算。

隻不過現實是殘酷的,伴隨著戰爭的推移,國際局勢對大洋聯盟越發的不利。

原本傾向於神羅的國家,現在已經蠢蠢欲動。如果英國再敗,這些國家恐怕就要下場了。

別的國家是否參戰,大家可以不在乎,可是隔壁的聯盟國必須要考慮上。

盡管英國人用經濟手段栓住了聯盟國,讓他們保持了中立,但是政治這玩意兒隨時都有可能反複。

本來拔釘子就難,要是再增加一幫敵人,後麵的仗就更沒法打了。

後悔已經晚了,政治口號已經喊了出去,合眾國的野心暴露了出來,維也納政府現在更不可能放過他們。

“美洲人的美洲”,也可以理解為“美國人的美洲”。如果這一目標實現了,西奧多-羅斯福就和原時空一樣,成為合眾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

遺憾的開門不利,遭遇了當頭一棒。不過到了現在這一步,也隻有硬著頭皮打下去。

縱使無法獲得勝利,也必須要在戰場上證明自己的實力,讓敵人不敢輕辱。

不需要達到世界頂尖水平,隻要美軍表現出二三流國家的戰鬥力,維也納政府秋後算賬的時候都要三思而後行。

……

英吉利海峽,伴隨著“海獅計劃”的啟動,大陸聯盟各國海軍主力全部雲集於此。

大大一百八十餘艘大軍艦,場麵那是一個浩大。尤其是為首的三十六艘超級戰列艦,更是氣勢磅礴。

如果英國人能夠發起偷襲,幹掉眼前這支的艦隊,大陸聯盟至少五年之內無法翻身。

不過看上盤旋的飛機就知道,不先解決上的眼睛,發起偷襲是不可能成功的。

想想就行了,空軍是不列顛的短板。無論是飛行高度,還是飛行速度,又或者是靈活性,不列顛的戰機都落後了一個時代。

整個工業體係上的落後,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夠追趕的。即便是再怎麼加大投入,也需要時間。

在一覽無餘的海麵上,沒有製空權,隻有被人伏擊的份兒。

看看皇家海軍就知道了,眼瞅著戰爭一觸即發,皇家海軍卻遲遲不敢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