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也做好了準備,隨時可以為帝國而戰。我們懷著必勝的信心,最終的勝利一定屬於偉大的不列顛。
隻是敵人的空中優勢不容覷,在決戰開始前,最好能夠先擊敗敵人的空軍,再不濟也要拖住他們。”
喊著最響亮的口號,幹著最從心的事。不是斯溫丁慫,實在是這場戰爭確實難打。
大陸聯盟各國的海軍加在一起,無論是主力艦數量、還是軍艦總噸位,都不弱於皇家海軍。
要不是對麵是多國聯軍,指揮上做不到上下如一,皇家海軍根本就沒有多少贏麵。
為數不多的贏麵,還被敵人空中優勢給抹去了。搞得皇家海軍遲遲不敢抵達戰場,硬是要等最後一刻,以降低被空襲的風險。
陸軍和海軍都有充足的理由,空軍就尷尬了,想要推脫都不行。局勢惡化到現在這種地步,最核心的因素之一就是空軍不給力。
比原時空都慘,起碼二戰時期英軍戰機不比德國人差,還有美國奶媽補血。
現在受限於工業實力,本土生產的飛機性能差一截,美國人生產出來的戰機,更是隻能用作日常訓練,拿出去決戰就是送人頭。
空軍想要奮發,現實都不允許他們爆發。好不容易忍氣吞聲,積攢了幾個月的家底,剛剛初具規模也要麵臨苦戰。
心裏沒底的空軍大臣阿蒂利奧,現在自然不敢打包票了。畢竟,自家在積攢實力,敵人也沒有閑著。
對比兩國的航空工業實力,不列顛造一架戰機,神羅就能造四五架,加上大陸聯盟這個差距還會更大。
至於效仿日本招募飛行員敢死隊,那就是一個笑話。好不容易等來了十幾個人報名,結果還沒等到出戰又陸續退縮了。
沒有辦法,不列顛沒有殺身成仁的社會氛圍,除非是一時頭腦發熱,冷靜下來真沒人幹這種十死無生的活兒。
真想要實施,還是要等危機時刻,再去忽悠熱血少年。最好是動員了,馬上就出戰。
猶豫了再三過後,阿蒂利奧狠狠道:“經過這個幾個月的努力,空軍已經積累了三千架戰鬥機、五百架轟炸機……
英倫三島保衛戰一旦打響,我們會盡最大的努力纏住敵人的空軍,為海軍創造機會。
除非我們全軍覆沒,否則絕對不讓敵人的空軍,幹預到海上決戰!”
被逼做出這個決定,阿蒂利奧的內心在滴血。可現在沒有辦法,空軍不頂上去敵人就要登陸英倫三島了。
別看陸軍現在兵強馬壯,似乎能夠守住英倫三島;真要是打起來了,根本就不頂事兒。
外交大臣亞當:“外交部和日本政府達成了協議,將從日本引進00名飛行員敢死隊,預計二十後會抵達倫敦。
與此同時,我們也和各國革命黨進行了溝通。他們同意動員一批熱血青年參戰,空軍可以優先挑選。
除此之外,我們還資助了法蘭西、波蘭、保加利亞、阿富汗、芬蘭等民族獨立運動,他們會在近期發動起義。
本來我們還找到了匈牙利獨立組織,可惜他們已經喪失了鬥誌,不敢回國領導革命。”
不得不承認,約翰牛的外交手段就是溜,哪怕是處於被動狀態,都能夠折騰出事情來。
幸好在場的都是見過大風大浪的,要不然非得以為這是在胡話。引進什麼都有,引進敢死隊大家還是頭一遭聽,估摸著這也是開辟地以來的頭一遭。
不過仔細想想也就不奇怪了,現在的日本正急著要表現自己,讓維也納政府知道他們不是好惹的,以平安度過未來的秋後算賬。
綜合國力拿不出手,軍隊戰鬥力也就一般般,唯一能夠令大家忌憚的也就是“敢拚命”。
隻有讓大家看到,勞師遠征需要付出的代價太大,和收益完全不成正比,才有能夠打消大陸聯盟秋後算賬的念頭。
要證明這一點,光在遠東和西班牙人玩兒還不行,必須要展示在歐洲各國麵前。隻有親眼所見,才有震懾力。
恰好這個時候,英國人又願意出大價錢引進“人才”,雙方一拍即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