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番唇槍舌戰、利益交易之後,1905年6月16日,世界各國在維也納簽訂了《維也納協定》,世界大戰畫上了一個圓滿句號。
條約內容從總體上來看,對大多數國家都算是優厚。就算是對戰敗國,處置也不算苛刻。
前麵退出戰爭跳槽的各國,現在勉強也算大陸聯盟的一員,不再被追究戰爭責任。
真正追究責任的,隻有英日美三國。最慘的自然大英帝國,作為世界大戰的主力,直接賠了一個底朝天。
條約內容如下:
1、各戰敗國(英日美)承認戰爭失敗,並且對世界大戰負全部責任;
2、割讓全部殖民地給大陸聯盟;
(分別是:神羅獲得英屬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中南半島部分區域、以及海外諸島,包括:夏威夷、馬達加斯加、斯裏蘭卡等區域;
西班牙收回直布羅陀海峽;
西、葡、荷、比、北歐、撒丁、希臘……等國共同瓜分英屬印度;
……)
3、支付戰爭賠款660億神盾,分99年還本付息,月利千分之五;(分別是:不列顛330億、合眾國325億、日本5億)
(分配如下:神聖羅馬帝國79.6%、俄羅斯帝國8.8%、西班牙4.9%、荷蘭3.5%、比利時0.7%……)
附注:考慮到各國財政情況,每年償還款項隻要不低於政府財政收入的百分之十五即可,未償還部分自動累計下去,複利計息。
4、為了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戰敗國不得發展任何軍工產業,所有武器裝備均從大陸聯盟各國采購;
5、戰敗國武裝力量必須限製不破壞區域平衡之內,包括:軍隊、警察、民兵等各種武裝力量,軍隊規模由每年由即將成立的國際聯盟核定;
6、自條約簽訂之日起,各國在一年之內完成移交,英日美三國軍隊全部撤回本土;
7、自條約簽訂之日,一個月內各國開始交換戰俘,多出來的俘虜,按照國際慣例支付贖金;
……
零零總總一百餘條,內容是多了不少,但是比起當年對法國人的懲罰來說,還是輕了很多。
投降輸一半,要怪隻能怪法國人投降太晚。英國人投降的時候,手中還有一支皇家海軍,法國人投降的時候聯軍都快殺到巴黎了。
當然,這隻是表麵原因,根本原因在於法國人的威脅更大,而孤懸海外的英國人一旦喪失殖民地就完全不成氣候。
看條約內容就知道,連皇家海軍維也納政府都沒興趣收編。原因大家都懂,地主家也沒餘糧。
神羅海軍的規模就夠龐大了,今後又是航母的時代,再收編一堆過時的戰列艦回來,除了拉出去打靶,就隻能拆了賣廢鐵。
反正戰後英國人也養不起,甚至全世界都找不到一個能夠養得起的國家,光每年的維護費用就超過了大部分國家的財政收入。
揮淚大甩賣都不會有人要,受維也納條約限製,戰後不列顛將喪失軍工產業,這就意味著零配件是絕版。
對大部分國家來說,買這樣的一次性軍艦回去,純粹就是占地方。
潛力小也有潛力小的好處,在付出殖民地、戰爭賠款外、軍工產業的代價之後,不列顛成功的保住了英倫三島。
隻不過這個成功隻是暫時的,五年後還有愛爾蘭公投、蘇格蘭公投、威爾士公投等著他們。
能夠將公投時間延長五年,都是英國政府努力爭取的結果。誰讓他們往日裏得罪的人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