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七巧節,就開始上課,接著講《易經》。
這也是李木唯一可以應付過去的經典。好在就要回到長安去,到後就要張羅酒家和扇子的生意,李木就有借口,不再直接給武家姐妹上課,到時候跟楊夫人一聲,另外找個先生教她們就行。
這樣一來,自己就不至於露餡兒。
三姐妹的老師這個名義,已經徹底坐實,今後不管到什麼時候,都能以她們的老師自居。
如果如意當上了皇後和皇上,別人知道自己是她的老師,都得給點麵子。便是如意自己,至少在表麵上,也要對自己以禮相待。
皇帝是下男人的表率,這叫做父儀下。
皇後是下女人的表率,這叫做母儀下。
尊重自己老師的傳統,連皇帝和皇後也不敢公開質疑和打破。
楊夫人已經跟武惟良、武元慶、武元爽了要回長安的決定,消息已經在府裏傳開,家人們也開始收拾行裝。
至於雙方財產如何分割,人們也不知道詳情,李木自然也不會去關心此事,更懶得去打聽。
倒是環經常回來,嘟囔著武家兄弟過分,因為財產的事情,跟楊夫人糾纏不休。
看見武家兄弟幾回,都是哭喪著臉,沒有多少欣喜之色,估計他們也沒占到多大便宜。
武士彠雖然死了,楊夫人畢竟威風還在,朝中關係還在,娘家多少還有些勢力,估計武家兄弟也不敢過於放肆。
馮高雲也接著來聽課。
李木原來就跟他約定,隻聽《易經》這一門課,加上就要走了,《易經》講完,兩人的半路師生關係,也就結束。
武順和武柔上課已經心不在焉。
兩人本來學習就不太上心,現在又要走了,回到繁華的長安,自然難以守住心。
如意顯得比較鎮靜,上課的時候仍是一板一眼的。見到李木的時候,也跟平常沒什麼兩樣。似乎偷偷打開李木櫃子的事兒,從來就沒幹過,看不出做賊心虛的樣子來。
李木當初在櫃子上綁了一根頭發,回來後發現頭發已經斷了,知道有人打開過櫃子。
他判斷就是如意幹的,不過也沒有聲張,假裝不知道櫃子曾經被打開過。
看著如意若無其事的樣子,李木也不得不佩服,這個丫頭的心裏素質是真的不錯。
七月十三,李木結束了《易經》課程。
在文水的塾師生涯就此結束。
幾個學生挺高興,李木更加高興。
這一段老師生涯,總算是沒有露餡兒,保住了自己的形象和尊嚴。
否則的話,別人且不,光是自己的三個學生,就第一個瞧不起自己。尤其是武如意,要是知道自己其實是個草包,不定會怎麼樣呢。
她可不是個客氣的人。
七月十五是盂蘭盆節。
這是一年當中最為重要和隆重的節日之一。
盂蘭盆節是佛教的法,是佛教的重要節日。
這一,佛寺要舉行盂蘭盆法事,供奉佛祖,超度六道苦難眾生。
信徒們也會施舍食物、錢財、供養僧人,答謝父母養育之恩。
這一也是道教的中元節,是地官大帝的生日,道觀裏舉行法事,為亡魂減輕、赦免罪惡。
這一也是民間的鬼節,是地獄大門開,讓亡魂回家接受家人的祭祀。
對於百姓來講,這一其實也類似於一個狂歡節。
寺院、道觀外麵是人流積聚的地方,主要內容有兩項,一是商品交易會,許多生意人聚集在此,人們既是參加宗教活動,也是來趕集購物。
在某種程度上來,就是個購物節。
另一項內容,就是娛樂。彙集了不少歌舞、百戲表演。
唱歌的,跳舞的,魔術雜技的,各顯其能,娛樂大眾。
給李木的印象,現在社會安定,整個社會氣氛比較寬鬆自由,人們也比較開放、包容、自信,總體來,社會比較和諧。
這樣了解社會百態的機會,李木自然也不會放過,跟著武家姐妹、馮高雲等人,遊玩了一,盡興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