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寶珠如意(1 / 2)

二日夜,暴雪來襲。

三日晨,煙火皆熄。

自旗船爵室,舉目四望。北島青翠欲滴,碧空如洗。除去偶有焦木,隨浪浮沉。竟不聞一絲血腥氣。

三日之中,幹支海市,亦未得閑。

清理港灣,草建泊位。放下諸多機關重器。就地取材,修造港津。楯牆先不急立起。機關樓船,海上塢堡。霹靂發石車,遠射千步,流星火雨。排設三重箭窗,八百步內,死亡箭雨。即便能衝到船下,亦被刺網弩炮,一網打盡。

試想,整日與海為伴,一眾島夷。猛見薊式機關巨艦,心中恐懼可想而知。本被視作大船的扶南大舶,在龐然大物身下,是如此渺小而卑微。

不可捉摸的未知,固然令人恐懼。而超越認知的真實存在,則令人敬畏。而頂禮膜拜。

不敢反抗,唯命是從。

說起來,萬震之計,之所以能成。隻因有幹支海市,堡壘巨艦為後盾。

若無海上塢堡,結陣而來。單憑萬震一人,輕舟渡海,約法三章。北島豪強,一笑了之。又豈會在意。

傅介子曰:“毋敢動,動,滅國矣!”

隻因“漢兵方至”。

此與萬震所為,異曲同工。

一言蔽之。隻因大漢勢強。故漢人周遊天下,皆禮遇有加。

天光大亮,旗船擂響市鼓,各家商號,旌旗招展。

海市令高聲唱報:“四海承風,九州升平。海市開——”

便有島民,大膽上前。輾轉船肆,眼花繚亂,愛不釋手。上邦風物,目不暇接,光華流轉。金銀珠玉,皆可等價兌換。童叟無欺,錢貨兩訖。

“其國大在洲上,東西五十由延,南北三十由延。左右小洲乃有百數,其間相去或十裏、二十裏,或二百裏,皆統屬大洲。多出珍寶珠璣。有出‘摩尼珠地’,方可十裏。王使人守護,若有采者,十分取三。”

“摩尼珠地”之所在,後世稱“拉特納普勒”。意為“寶石之城”。以出產紅、藍、綠等各類寶石,而舉世聞名。位於已程不國,西南山區。地處卡魯河穀,四周群山環繞,居中盆地。“方可十裏”,好似一座天然“聚寶盆”。

假稅,十分取三。還算公平。凡已程不國人,皆可入寶山挖取。

誰能想到。小小一座鴨梨島,竟是世界五大寶石礦區。

正因珍貴。故有島民,取“摩尼珠”試問,此物可換名產乎?

可想而知。商家兩眼放光,喜從天降。

各式寶石,除去裝飾之用,亦是頂尖機關器所必備。尤其紅寶石機芯,堅固耐用。切割、研磨、精密軸承,皆無可替代。

隻需隨船販入薊國。不等達官顯貴,豪擲千金。將作寺便會高價販入。且錄入勳勞。積功可升民爵。

見摩尼珠無往不利,各式珍貨,皆可換取。島民爭先恐後登船,海市因而大興。

稍後,更有王城“薩薄商人”,自主島慕名而來。欲販購薊國名產。

“其城中多居士、長者、薩薄商人。屋宇嚴麗,巷陌平整。四衢道頭皆作‘說法堂’,月八曰、十四曰、十五曰,鋪施高座,道俗四眾皆集聽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