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一門出仕(1 / 2)

左國令士異,又取一詔命,徐徐展開:“召諸子入殿。”

先召諸公,再召諸子。上下呼應。

卻不知……是誰家諸子?

待五人身披儒服,齊齊登殿。便是少師陳寔,亦不禁為之動容。更別說陳紀等少師六子了。百官中亦有人辨出,五人乃陳少師五子之子。少師之五孫也。

“封陳忠為渠陽長,秩三百石,‘銅印黑綬’。另賜銅錢五萬,蜀錦十匹,四季朝服及匹馬軺車一輛。”

“臣,領命。”

“封陳佑為長蘆長,秩三百石,‘銅印黑綬’。另賜銅錢五萬,蜀錦十匹,四季朝服及匹馬軺車一輛。”

“臣,領命。”

“封陳唐為鮑陽長,秩三百石,‘銅印黑綬’。另賜銅錢五萬,蜀錦十匹,四季朝服及匹馬軺車一輛。”

“臣,領命。”

“封陳談為長汀長,秩三百石,‘銅印黑綬’。另賜銅錢五萬,蜀錦十匹,四季朝服及匹馬軺車一輛。”

“臣,領命。”

“封陳締為臨泃長,秩三百石,‘銅印黑綬’。另賜銅錢五萬,蜀錦十匹,四季朝服及匹馬軺車一輛。”

“臣,領命。”

詔命宣罷,滿朝文武議論紛紛。

陳少師家中六子,已先後出仕薊國。再有長孫陳群,預訂“二千及冠”。今又有五孫,三百石出仕一縣。陳寔一門三代,皆得重用。

一門出仕,同殿為臣,當可轟動天下。

隻是……所封之縣,聞所未聞。卻不知在官在何處。

待五人居於百官席末。

薊王笑道:“日前,孤親往藪中圈地。粗分六縣。後經雍陽令鍾繇、京沚令周異,遣工師細量,當在京沚縣與渠陽縣北,再置一縣。與佩陰平分佩謙‘澤北之土’。因縣治北臨泃(jū)水,故取名‘臨泃’。”

左國令士異,已命人取來藪中山水地形圖卷,當堂展開。

細看之下,百官方才恍然大悟。

廣袤千裏之雍奴藪,已盡為薊土。

提前悉知的右相耿雍,遂起身言道:“主公已將雍奴藪,沿?水、沽水、鮑丘水,三河走勢,分成七縣。藪東三縣、藪西三縣,另有‘臨泃蓋頂’。七縣‘各徑百裏’,分築數城。可新納齊民,百餘萬眾。”

“原來如此。”百官紛紛點頭。如此一來,薊國當有十七縣。可比一州之力乎。

先前,薊王本想讓陳締暫居東平舒相。既再得一縣,索性取整。五人出仕五縣,必成美譚一件。

“敢問右相,民從何來?”樓桑令樂隱起身奏問。

話說。新任冀州刺史王芬,頗有政績。冀州民心得安,百廢待興。加之各州刺史,討賊建功,安撫亂民,墾荒耕地。更有甚者。黃巾亂後,帝國減口二千萬餘。如今路上,流民已日漸稀少。如何能再得百萬之眾。

封建時代,民眾多寡,便意味著國力強弱。薊國境內多大澤,本別無寸土。通渠圩田,水退地幹。雖得千裏沃野,然皆需民眾屯守墾殖。藪中七縣,除去京沚、雍陽,剩下五縣,今還隻留存在圖上。若想按圖索驥,付諸實現。足量民眾乃是前提。

正因久為宿吏,深諳政事。故樓桑令樂隱,才有此一問。

耿雍笑道:“再請左國令示圖。”

奏請薊王後,士異便又命人取來一圖卷,徐徐展開:“民皆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