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首都戰略(1 / 3)

西安和平解放的消息迅傳遍中華大地,緊接著第二南都報社頭條就是這樣的評論“下九鼎,已失六尊”。如果按照中國古典劃分的下九州,梁州四川成渝平原,荊州湖北湖南漢江平原。豫州河南大平原,徐州皖北蘇北淮海地區淮海地區。青州山東半島,以及雍州剛剛拿下的陝西地區關中平原。這九州其六已經完全控製在共和軍的手中。

其實就是剩下的三州中揚州也就是江淮和江南地帶。大明現在是死鴨子嘴硬基本上長江以北被華東共和軍占了,九江戰役後,共和軍的兵鋒順勢推到安慶,然後到達馬鞍山,近乎逼到南都的家門口,揚州是大明占據已經名不副實,蘇北揚州城都是在江北。

而三晉大地山西冀州,曹玉成現在對進入陝西的共和軍頭疼萬分,唐代隋的美夢徹底破碎。黃河下遊河北南山東北的兗州隻是一個概念性地名太,而且由於曆史上黃河多次改道,關乎於城市存亡的水文劇烈動蕩,所以曆史存留的城市少無法形成大經濟帶。

明眼人都看得出下要變了。西安和平解放最重要的是給北平南都設立了一個標準,下有資格做都的大城市也就是那麼幾個。西安算一個。都這玩意不是城市有錢就能做的。廣州上海這兩座港口城市,雖然繁華,但是人文上做都還要差一點,戰略位置上根本無法有效控製任何一個平原區域,你上海吧,他在海邊,華東大平原中部城市比如合肥,那裏人感覺距離自己隔著個江貌似十萬八千裏。根本無法看成自己這個平原地域上的人。

中國做都的城市必須要有立基業之地,也就是一大塊地域平原上上的人把你看成自己人,然後圍繞這個城市統一服從調配生產,然後打下。都立在上海的話,別打下了,長江那邊的皖省隨便拉起一個造反勢力,你就要在這個原本是自己基業之地的大平原上耗著,得不到足夠的人口占領下。隻有南都地跨兩江,才有資格地緣戰略上掌控江淮江南大部分區域。

所以立都的話,看#中國幾大平原中央的城市就行了。如果共和軍偏安西南做蜀漢基業,那麼成都的文化底蘊夠了,而且輻射成渝平原,可以凝聚這片平原上的人口,可是成都並無法做全國都,因為蜀道難,和中國其他人口經濟帶太隔絕。對中國其他部分控製力較弱。這是硬傷。

當共和軍打贏整個華東戰役,隨後揮師進入河南,那麼可以做都的就多了,洛陽,開封。都可以建都,鄭州都能充個數。而現在陝西西安拿下後,現在在下局勢陡然變化。九江戰役後共和軍的兵鋒順勢在長江北岸的華東軍區配合下拿下了安慶隨後控製了馬鞍山,交火線直接推到了南都幾十公裏外。至於北方北平,還在帝國軍手裏,但是華北大平原上已經沒有可戰之兵,棕眼望去,整個中華大地已經沒有大明可以安全立都威加下的城市。

罕見的在南都報紙上沒有形成一邊倒抨擊左家人。金陵時報上還登上了李陵傳。“轉鬥千裏,矢盡道窮,士張空拳,冒白刃,北爭死敵,得人之死力,雖古名將不過也”用上了這句話來為左家人辯解。

江南時報就是這樣寫的,左家世代忠良,相應皇命,千裏伐逆,奈何下傾覆。彈盡糧絕守西北疆土,惜滿城百姓性命,止戈守節。(左家已經被共和軍禮送出境。所以這個行為被部分文人認為是伯夷、叔齊不食周粟高潔行為。其實是任迪根本不想要這幫不會幹活反而在報紙上高談闊論的人。)

現在大明的報紙分就此兩部分辯論,一部分認為左家人盡到效命的義務了,另一方則是清流,認為左三通沒有展現寧可玉碎不為瓦全表現就是對大明的不忠。

報紙這東西怎麼呢,都是按照自己利益而話的,以為這個世界上的媒體是公眾無私中立評論。那你就太年輕了。

任迪所在位麵,當年拿破侖複辟的時候,巴黎一家報紙的報道!

第一個消息,“來自科西嘉的怪物在儒安港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