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質能轉換(2 / 2)

如果在地球上打開這個鐵桶,整個地球對比火星快了一段時間。在地球上你是感覺不到,但是整個星體結構上,科學家們就會非常奇怪,太陽係中出現了時間缺失。(時間缺失是一個很嚴重的物理現象,曆史上,文學家們就對太陽係內的時間缺失,後來才現是太陽引力扭曲空間,所有太陽係的粒子多運動了一會導致的。)

如果要是在星際飛船上釋放,那就糟糕了,星際飛船的質量和星球相比特別,時間變化的很劇烈,如果你不幸處於飛船中會現飛船需要到達目的地的時間大大增長,將目光投向飛船外,會現外麵是一片漆黑,整個宇宙的星辰都宛如熄滅了一樣。因為原本外界一秒鍾照射你的光芒,而你這裏卻有十萬年來接受這一秒鍾的光。而你有幸外麵,會看到飛船在短時間內猶如放了快進一樣,快老化。如果讓你的時間停止叫做時間凍結,而這種則叫做時間灼燒。

這就是這種代號三號質量聚合體的粒子,隻有質能轉化過程被掌握,才能人為造出來。單單是在星球表麵研究(自然誕生)基本粒子。這種粒子絕對找不出來。因為整個星球都有電子。在宇宙中找這種粒子,就和在自然界找單質鈉一樣。

相關的理論突破後,自鑒會已經製造了六十三種,非基本粒子。每一種粒子的保存條件都非常苛刻,一旦保存錯誤,會以各種形式釋放能量。

而生產這種東西的目的是幹什麼?第一做武器,一枚在真空中飛行的導彈,沾染了這種物質,內部的記時體係,記載導彈飛行了數百年,整個後續製導時間錯亂,這枚導彈就廢了。同樣的道理,一艘戰艦挨了這一地雷,裏麵的士兵在漫長的時間下會精神錯亂。

然而該項技術的主要目的不是武器。而是為了人服務,該種物質,如果作用於整個人體,人的身體會變得快老化。

如果作用於電流思維,腦細胞會在電流的快流動中加死亡。而現在的全思者記憶容器上腦細胞和運算記憶晶格可以代謝,所以相當於給自己延長思考時間。

而在設想中,是直接作用在量子尺度上。量子生命波動控製電流思維,當量子生命波動不足以控製電流思維,就會有意誌不足,難以執行自己主要想法,難以讓主要想法壓倒次要想法的感覺。

一個三號質量聚合體的粒子泯滅,能讓一個基本粒子原本的閃爍變化不變,但是幅度增加。也就是有序增幅量子擾動的力度。

如果將人類眼中的宇宙看成一個膜,粒子每一次自旋閃爍,都是在膜上留下一個痕跡。這些痕跡頻繁閃爍形成一個雲,這個雲就是我們眼中物質粒子。而現在的技術能讓某些粒子痕跡更加明顯。

人是現象,人類是該現象和宇宙物質現象共同作用後在這個宇宙中誕生的物質體,從意誌到思維到軀體,無一例外都是用這個宇宙的物質現象展現的。該技術能夠增強粒閃爍的痕跡,也就能夠增強人類在量子層麵決策世界的痕跡力度,

如果技術完美的話,人能夠在這個世界彰顯無限的意誌,但是,張匡悅認為現在不該用這種技術,因為他思考了該項技術的弊端。無限的意誌支撐某項思維理念,而這項思維理念,是自己過去所想,如果不自覺的執迷於過去,影響自己在未來誕生的新理念的成長。過去意誌支撐的慣性思維可能會壓死自己。

以地球的曆史自鑒,中國率先進入了大一統帝國時代,中國的帝國製度讓中國在世界上長期占據優勢,在清朝,帝國中央集權高度集中,帝國製度展到了登峰造極。但是中國搞的帝國製度,終究還是被英國用新製度打敗了。支撐帝國的強大士大夫階級,最後變成了阻礙進步的根源。曆史是一個過程。

而人也是一個過程,量子生命波動影響思維。意誌該決策哪種思維模式,這應該是“我”的現象來決定的。如果一味地增強意誌,極有可能讓某強大的智慧體陷入執迷不悟。

任迪身為三階也有這樣的體會,在神殿之戰前,任迪隨時做好認錯的準備。

在當時真神們做的是對還是錯,任迪不知道。因為不知道,因為無法負責,任迪的道歉都寫在筆記本作為遺言了。對就是對,錯就是錯。勇敢的揭開未來的大幕,在大幕張開的時候,隨時反思,隨時做好認錯的準備,這也是一種勇敢。

而鐵塔,看到了四級區域思維胡亂注入的下場,對這種意誌增強的技術,是非常謹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