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若寺,後院,劉備從茶室出來,一路直奔姬銘義的廂房來了。此番前來,他正是為了邀請姬銘義去蜀地,姬銘義有大周帝印,劉備欲取大周氣運而代周。
走到房外,劉備整了整衣冠,輕聲推開了門。隻見房內,姬銘義端坐在椅子上。
“皇叔,多謝您救我一命,侄兒有禮了。”見是劉備,姬銘義躬身行了一禮。雖知劉備不安好心,但如今,他也知曉,當下可不是和劉備翻臉之時。
劉備見姬銘義這般客氣,也是微微一驚,他臉色兩變,頓時笑了。回禮罷,劉備在姬銘義對麵坐下了。
“賢侄,身體可還有不適?先前你莫名昏迷,我可是擔心壞了。”劉備麵帶感慨,長舒了口氣,這一番做派,當真是教人佩服。他有賢德之名,這一番噓寒問暖,當真是有君子之風。
二人閑聊一番,他卻是絲毫未提及姬銘義入蜀之事。
“世子是佑之人,百病不侵。世子大難不死,定然會有一番奇遇。常言道: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吾深信,大周崛起之日不遠矣。”劉備泡了一壺茶,閑談間,他親手為姬銘義倒上了一杯。
此刻,色已是蒙蒙亮。
“皇叔,不知李唐太子身在何處,按照和唐皇的約定,我該動身去大唐了。”喝完劉備這邊茶,姬銘義從椅子上起了身,開口間,他主動提及了入唐之事。
知曉劉備會邀他,因而,姬銘義故意這樣了一句。他可不願主動提及入蜀一事,要知道,若他主動提及,那麼他就是要屈於劉備了。要知道,若他主動提及入蜀之事,那這事的性質就是“避難”,以“逃難”的身份入蜀這可不利於他以後的計劃。
“銘義侄兒,你我關係豈是唐皇能比的,何必舍近求遠,平白教外人看了笑話。我蜀地縱橫數千裏,亦有無數名勝風景,若不棄,便來我大蜀吧!”劉備這話溫柔極了。
推辭一番,姬銘義“勉強”答應了劉備。實際上,他原本就是想去蜀國的,蜀地有人能護他周全,將較之下,蜀地自然是遠遠勝過大唐。見姬銘義答應了,劉備客氣行了一禮,二人下了山。
山下,蜀軍大帳之中,三將已是恭候多時了。
昨夜,劉備與金華談罷,金華便派人下了山,蜀軍三將已是知道山上的情況了。中軍大帳之中,三將皆是在等著劉備的消息。下了山,劉備回了蜀國大軍之中,入大帳,他也徹底放心了。
“大哥。”
“大哥。”
“陛下。”
中軍大帳之中,關羽三人見劉備歸來,皆是躬身行了禮,見姬銘義在劉備身邊,他們也知道大事可期了。
“此乃大周世子,你等三人豈可無禮。當先拜見世子。”三人行禮罷,劉備臉上卻是帶上了三分慍色,開口間,他緊緊皺起了眉頭。
劉備恭順明德,禮賢下士,姬銘義雖是他侄兒,但卻是大周世子,上下尊卑,他可不敢忘記。這般做派,他是為了收買人心。
“見過世子。”見劉備麵有慍色,關羽、張飛、黃忠三人也是無奈對著姬銘義行了一禮。
如今大周帝都還被犬戎占著,姬銘義這個落難世子在三人眼中根本不值一提,若不是劉備不悅,三人是根本不會搭理他的。
氣氛並不好,姬銘義自然也看出來了。他在帳中隨意找了個地方坐下,也是懶得開口了。如今,他是落難皇子,他可不會自找沒趣。
劉備擔心遲則生變,大帳中,他三句話罷,便把姬銘義入蜀之事安排妥帖了。
“三弟,你與二弟從江州府入蜀。你等尋一個類似世子模樣的士兵,將其打扮一番,從大路入蜀。”劉備從中軍大帳中找來了一份地圖,他手指蜀地南境談了一計。
“漢升,你我周三人從劍閣山入蜀,東轉道入桃山、越黑山三域,我等走山路回蜀地。”劉備手指蜀地北境又是定下了一計。
虛虛實實,實實虛虛,劉備連金華也不信。
“那唐朝程將回唐都調兵去了,待我和漢升離去,二弟、三弟,你等當讓……”劉備把大軍退路也安排妥當了。
一番商議罷,劉備、黃忠、姬銘義三人就此離去了。
蜀唐攻守變換,當真是風雨欲來之景。
話,蜀地北域有三大山脈,一曰:劍閣。劍閣縱橫千裏,乃是蜀地北域門戶,大唐有劍道大聖,人稱青蓮劍仙。李青蓮入劍閣曾留百丈詩篇,有詩為證,道不盡劍閣千萬險。
“劍閣之難,難於上青!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