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朝中期,平成帝冊封太子之後,因想將太子帶在身邊教導,便緊挨著皇宮為太子建了東宮,給太子居住,可惜到了平朝後期,世家大族把持朝政,再無齊朝初期的安定,便再不曾好好立過一個台子,於是東宮就開始形同虛設,甚至漸漸荒廢了。
後來劉青一手遮以後,昔日的東宮更是被他命人拆除,改為了演武場,平朝最後一支軍隊就守在這裏,直到駱國公攻破京城,才跟平朝一起覆滅在了曆史的塵埃裏。
齊朝立國以後,雖然修繕了皇宮,但並未重建昔日有皇宮之稱的東宮,因此,在齊文浩被封太子之後,便如同當初未有東宮之時一般,住在了自己的府邸之中,廣收門人。
如今,離齊文浩冊封太子已經過去了將近一個月,駱尋瑤安安靜靜地呆在駱家,想起一個月前的京城的情況,還能感覺到不可抑製的成功的喜悅。
瘟疫,雖然還是發生了,卻又被控製住了。
在那幾個假裝得了瘟疫的人裏,其實有人是真的得了瘟疫,那是一個不過二十多歲的女人,丈夫時常打罵她,逼她幹活,即便是官府分發的食物和水,也不許她吃喝,甚至用這些食物跟人賭博,於是,水災之後,她還是不得不跟幾個和她情況和她相似的女子一起幫人幹活,賺取幾個銅板。
在惡劣的環境下,這個女子以及另外幾個跟她一起幫人做活的女子都染上了瘟疫,對於這瘟疫,這幾人誰先染上的已經沒人知道,但很顯然,這個女人因為吃了巴豆,身體異常虛弱的緣故,成了第一個死於瘟疫的人,還將瘟疫傳給了跟她有過接觸,隨後又吃了許多巴豆拉壞了身體的人。
而跟這個女子一起做工的幾個女人,一開始並未將自己不過是有些頭昏腦脹渾身酸軟的症狀放在眼裏,甚至不覺得這是什麼毛病,直到最後衙役開始去找跟得了瘟疫的人接觸過的人,才最終將她們找到。
這幾個女人得瘟疫的時間其實比那些吃了巴豆的人要早,身體狀況卻反而更好——任誰不心染上瘟疫以後在吃一把巴豆進去,身體都是會瞬間變差的。
古往今來,曆史上有記載的大型瘟疫足有上百次,型的瘟疫更是數不勝數,但卻從未有過像如今一樣,發現的如此之早的瘟疫。
而且,這次瘟疫,死亡的不過四十幾人,染上瘟疫的,總共也不過一百多人。
因為當時確定了那位女子以及其他幾人得了瘟疫以後,他們所居住的區域,就已經開始禁止隨意走動,並且,一出現有相關症狀的人,就會立刻被帶走。
其中最先被帶走的人裏,就有這位女子的丈夫,她丈夫知道她裝病的事情,為了能得到她裝病以後賺來的錢,就算自己身體有些不適也不曾跟衙役,所以等衙役將他帶走的時候,他甚至已經發起了高燒,之後沒撐過三,就死去了。
在封閉坊門之後的兩時間裏,一共找到了上百個疑似得了瘟疫的人,到了第三,卻隻找到了五個,到了第四,則隻找到了兩個,在那之後幾,更是再未有得了瘟疫的人被發現。因此,齊文浩冊封太子之時,無一人以此攻訐齊文浩,反而有不少人覺得齊文浩有老庇佑,這才會讓這場瘟疫被發現的如此之早,並且被解決的如此之快。
於此同時,齊文宇也成了炙手可熱的人物,這位剛剛參政的皇子一開始無人關注,如今卻有不少官員對他非常讚歎,更重要的是,他很得民心,現在京城的百姓,少有不知道這位四皇子的,當初被封閉的區域的百姓,更是有不少供了他的長生牌位——要是沒有這位四皇子,也許他們這些人都會染上瘟疫也不定!
而且,據在瘟疫蔓延以後,以往都會由軍隊將發生了瘟疫的地方焚燒一盡,雞犬不留……
外麵對齊文宇的評價,駱尋瑤當然不會不知道,聽到這個,她一時間甚至不知道是該喜還是該憂。
其實,齊文浩能有那麼大的名聲,跟張秉以及吃巴豆事件的幕後者不無關係,要不是張秉彈劾他,要不是有人找了百姓假裝得了瘟疫,齊文宇或許同樣能很早就發現瘟疫,但他在那個時候估計也就隻是自己默默地處理好這件事罷了,又哪能有如此之大的動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