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渝城生活(2 / 2)

他在渝城認識幾個人,那都是他師父的關係,不過來的路上,木匠想清楚了,他決定自食其力,擺脫師父的庇護,嚐試著自己一個人在這偌大的地方活下來,並且爭取活得更好一些。

而除了找活計,他還有一件事情,那就是將身上的魯班書給讀透了去。

這裏麵,都是本事。

甘墨手裏有一筆錢,這是他師父的,其實夠他花銷很長一段時間,但他卻並不願意花掉,在抵達渝州的當晚上,他就在朝門附近租了一個房間落腳。

次日,他便開始上街找活兒。

他先在朝門碼頭找了一份力工的活兒,連續幹了三,將這地界的情況大概弄清楚之後,找到了一處在建的工地,跟工地的包工頭談了一份木工活。

一開始的時候,那包工頭並不相信年紀不大的甘墨,覺得這子純粹隻是忽悠他,大話。

那人根本沒有給甘墨機會,開口就要攆人。

這個時候,常年跟在魯大身邊的甘墨終於發揮了自己的見識,他指著亂作一團的偌大工地,一二三四五六七,總共出了八個安全隱患,以及人力浪費。

緊接著,他在包工頭錯愕的目光下,挑出了三處結構性的錯誤來。

這個錯誤如果持續下去,並不糾正的話,很容易引起大問題,甚至坍塌。

對於這個,包工頭不敢怠慢,找來了督工大匠詢問,那督工大匠一開始不以為意,等認真測量之後,方才知曉這個少年所言非虛。

事情到了這兒,包工頭就已經插不了手了,輪到監工大匠與甘墨談話。

這監工大匠,相當於一個工地的技術指導,尋常項目是不必設的,隻有規模比較大的項目,才會有,他負責整體工程的設計、督造以及後續的驗收工作,一般來講,都會帶著一個班子,裏麵磚瓦泥木,各種匠人都有,再臨時找一些幹活的力工,就能夠攢成一個工地的活兒。

木匠的師父魯大,當初在三道坎鎮的劉家新宅,幹的就是這活計。

行家一出手,就隻有沒有,甘墨跟著魯大的這些年,不光隻學會了江湖手段,這魯班教到底是匠人出身,各種手藝都是有傳承的,這些活兒,才是它真正的社會價值所在。

木匠從勤敏,魯大又舍得教,所以從前到後,整個工程流程和技術,他其實都有了解,隻不過最專精這木匠活計而已。

那監工大匠過來與甘墨盤道,甘墨因為張啟明的關係,不敢報魯大的名號,捏造了一人,但整個兒的本事都有,那大匠聽完之後,搓著手,告訴包工頭,這少年幹木匠的活計,是綽綽有餘。

事實上,他過來頂替自己的位置,都是沒有問題的。

聽到這話兒,那包工頭就有了底氣,給甘墨開了一份不錯的工錢,讓他留在了工地裏,主要是做那木匠的活計,另外也幫著督工大匠,查缺補漏。

木匠甘墨幹活是行家裏手,性子又比較溫和,為人有進有退,沒幾,便與這工地上的班子打成了一片。

源於魯大那兒的見識與技術水準,就連那叫做張水魚的督工大匠,對他也是十分客氣的。

這工地是湖州人出的錢,以後修成,便叫做湖商會館。

湖商是浙商實力最大的一群人,往上追溯,得到元末明初時的湖州人沈萬三去,而到了近代,隨著南潯鎮的絲商在清末迅速崛起,資本主義的興起與及較早開埠,使以南潯絲商為代表的湖州商界接觸到西方近代思潮,積極參與革命。

你比如,國父大部分的革命經費,都由以張靜江為主的湖州絲商籌集和捐贈,滬上十裏洋場,不少生意都是湖州人把持著。

而到了後來,湖商也是民國財政支柱的江浙財團的中堅力量之一,是後來蔣先生在財政上的主要支持力量。

一句話,工地背後的老板,賊有錢,因為闊,所以活路多得很。

因為需要研讀魯班書,甘墨並沒有住工棚裏,而是住在之前租的房子,至於那虎皮肥貓,則大部分時間都跟著他一起,不過不幹事兒,總是找個地方,懶洋洋地曬著太陽。

一開始工友們對這家夥都挺好奇的,然而嚐試了這畜生的高冷之後,就沒什麼興致了。

甘墨在工地裏一待就待了兩個月,風評十分不錯,而這,工地上來了一群奇怪的人,而為首的,卻是一個高鼻梁藍眼睛、皮膚很白的男人。

木匠甘墨打量一眼,想著這個家夥,莫不是屈孟虎所的西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