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北上取銀(2 / 3)

最後是鋼製的彈簧片。自生火銃要能點火,擊發簧片的強度韌性都很重要,這需要好鋼,否則打不著火,還不如使用火繩。事實上早期燧發槍在西方也不受歡迎,就是啞火率太高,沒有火繩槍來得簡單可靠。還是隨著西方冶煉技術的發展,有了優質鋼材做彈簧片,燧發槍才在西方各國普及開來。

而現今最好的鋼:蘇鋼一斤要六七兩銀子,用這麼貴的鋼來打製擊發簧片,可以想象新安銃的整體成本了。

張兵備歎息,這豈不是說,邳州鄉兵一個小小的銃兵,光盔甲火銃子藥就要幾十兩銀子?或許楊河舍得花錢,但對他說並沒有普及的意義。

他意興闌珊,將火銃遞回給了楊河。

……

當晚,楊河等人為兵備張文光接風,賓主盡歡。

士兵也一樣享受酒肉歡悅。

天月寨早囤積許多糧草,大捷勝利後諸士紳鄉鄰犒勞,送來了許多豬羊,此戰也打死打傷諸多清軍馬匹,都可食用。

馬肉營養豐富,後世曾是許多民族的傳統美食,食用時有一定的要求與禁忌,但隻要掌握正確的做法,馬肉就是一種高蛋白的鮮美食物。

天月寨酒肉不缺,現在敵情舒緩,又天寒地凍,楊河許可士兵們可以喝少量的酒。

晚宴後,楊河為兵備準備了休憩的房間,張文光微笑道:“慎言,隨本道走走?”

二人慢慢走上寨牆,各人親衛在身後遠遠跟隨,隆冬酷寒,刁鬥聲聲,伴隨著巡邏士卒的口令,讓整個軍寨顯得森嚴。

燈籠與火把在寨牆蜿蜒若火龍,兵備凝視寨外,歎道:“此寨真為南直咽喉,天月若失,虜賊順官道直下,宿遷、沭陽、海州皆不可免。介時生靈塗炭,市肆榛莽,幸我淮安,有楊練總啊。”

楊河道:“醜虜洶洶,所過之處,荊棘滿目,白骨如山,城郭廬舍皆為丘墟。我大明軍民都該奮激同仇,戮力殺賊才是。”

張文光點頭:“此次大捷,官民振奮,本道在府城時,便看總督史大人歡喜極了。”

他看向楊河:“本道亦向督臣提議,令楊河你掌兵練兵,掌邳州、海州、睢寧、宿遷、沭陽、贛榆二州四縣鄉兵事。”

楊河吃了一驚,道:“督臣怎麼說?”

張文光對楊河的反應很滿意,微笑道:“督臣恩許了,言捷報傳京同時,亦會上疏聖上,請準淮安府編練鄉兵一萬!”

楊河有些意外,依他對大明朝的了解,史可法這樣做風險是很大的。

宋明以來朝廷雖防患武人,其實更防患讀書人,特別懂治軍、懂治政的讀書人。平時讀書人無權無力,已經讓人頭痛,倘若有兵有馬,那威脅力更上漲一萬倍。從曆史上看,朝廷若允許私家軍的存在,最後滅掉朝廷的,也多半是擁有私家軍的勢力。流寇之所以興旺發展,也是因為牛金星等讀書人的加入。

崇禎皇帝的心思難測,殺文官如殺雞,別看史可法現在聖眷正隆,說不定因為此事就惹來殺身之禍。

其實就算總督府不來這一出,楊河也會想方設法擴充實力,大明已經無力回天,他內心早為南明的事情做準備。但許可掌練六地鄉兵更好,可以名正言順的屯田練兵。

楊河道:“下官謝過兵憲、謝督臣提攜,然編練一萬鄉兵,耗費甚多,未知錢糧何來?”

張文光撫須道:“府道與六地皆可供應糧草,鄉兵亦可開墾荒蕪田土,開探山澤之利,招商收稅,以為軍前買馬置器之用。”

楊河皺眉:“淮北貧瘠,田皆斥鹵,鄉兵屯田,恐怕隻是勉強溫飽。招商收稅,怕也收不到幾個錢。”

他沉吟:“不過……聽聞徐州有煤有鐵,海州有漁鹽之利,若能經營,或可解決一部糧餉諸事。”

張文光看向楊河,火光下其眸光幽幽,他忽然有些不安,強自壓下,拈須思慮一番,道:“此事我會與督臣分說。”

楊河施禮道:“下官感激涕零。”

張文光點點頭,總覺此子心思莫測,非是易於之輩。

他轉移話題,說起了另一個事,卻是勸楊河分潤軍功。

楊河大怒,張文光溫言勸慰,談及“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的道理,言首級二三百足矣,再多反不是好事。又言隻要楊河願意分潤,各方定會給其足夠的補償。

最後楊河勉強同意保留首級二百顆,餘者分潤出去。但也不能白送,要靠銀子來買,一顆人頭一百兩。

張文光滿口答應,畢竟這銀子也不需要他來出。

當晚,張文光就將勘驗結果造冊,第二天一早,就遣親衛快馬加鞭送往府城,一申總督,一申巡按。

又在天月寨待一天,兵備張文光一行心滿意足回轉府城。

……

月底時,巡按禦史匆匆前來天月寨勘驗功次。

按大明朝的功次勘報,大功限兩月以內完畢,小功限一月以內,這巡按來得如此急迫,顯然背負了很多人期望。查勘為實後,才好確定後續的一係列動作與計劃,果然是軍功誘人。

巡按姓屠,與楊河不是第一次見麵,年初斬獲流寇大捷,八月出巡地方,二人都有會過麵。

巡按禦史“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立斷”,位卑權重,雖都是七品官,但屠巡按是京師大員,楊河隻是地方芝麻小官,二者不能相提並論。

此人也一副高冷的樣子,習慣拿鼻孔看人。然巡按看著風光,內心深處,又何嚐不羨慕楊河這樣手握真正實力的地方幹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