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派,是青龍那個時代對丹青某一個流派的代指。??火???`看到荀易的畫,青龍隻能這麼委婉的表達。
荀易認為這是誇獎自己,滿意一笑:“明讓人去把我的畫裱一下。”
將畫紙放在一邊,荀易把自己的文稿拿出。
荀家書社雖然雇傭不少寫手,但因為效率問題時常開窗,所以荀易自己也必須趕工填稿。
“《山鬼》。”荀易在白紙上塗抹,將接下來的情節構思。
寫,最重要的四步驟,魂、骨、肉、皮。
立意,這是一篇的靈魂,想要表達的思想,以文載道,這是所有文人夢寐以求的境界。
大綱,這是一篇的骨骼,主線劇情,支線展,都需提前列出。隻有大綱明確,才能一氣嗬成寫完一部。
劇情,這是一篇的血肉。沒有劇情,單憑用文筆辭藻來描述,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外人看個熱鬧也就罷了。
寫,先選擇自己所要表達的精神,用這篇文章想要敘述什麼,這才是最重要的。
其次,便是列出大綱,然後一章章充填劇情。至於最後的潤筆描景,那是畫皮的步驟。別看這最後一步,沒有最後包裝,即便是敘述故事,也僅僅是幹癟癟的饅頭,但若是精雕細琢,在外麵抹上蜜糖,精心包裝一下。普通熱饅頭一個銅板,而紅糖饅頭三個銅板,價值馬上凸顯。
當初開《山鬼》的時候,荀易僅僅是為填補兩個作者拖稿的空窗期,沒準備好好寫。但如今從圖書館轉了一圈,荀易有心思好好勾勒這一本書。
青龍在一邊翻看存稿,問:“你想表達一個什麼故事?”青龍看了開頭,的是凡女死後化作山鬼,又因為塵緣未了而下山尋找身世的故事。
荀易反問:“丹心明湖境界,但凡有人閱讀我的書籍都可以給我傳遞文氣。那麼,如果他們按照書中所傳行動,對我有沒有什麼好處?”
“古之聖人以德教化,如果你能用書本幫人啟蒙,導人善行,這也是一種教化之道。自然有功德可拿。”
“那麼,立意就是一個善字。”荀易在白紙寫下篆書,冥冥中心震動,靈台功德樹也不斷光呼應。
“自前朝之亂始,異族文明傳入我朝。金錢為先,暴力為上,道德淪喪,禮樂崩壞。如今我朝秉命撥亂反正,但民間風氣仍有前朝殘留陋習。父母賣兒女,子不贍雙親,孝道崩毀,怨聲載道。”
雖然大周設立鄉學,強迫所有孩童進行教育,但總有一些前朝風氣殘留。
比如子女在長大之後把父母掃地出門,任由他們為被地為床,最終饑寒碌碌暴屍荒野。美其名曰:“父母生養二十年,我照顧父母二十年,所以恩怨兩清,再不用父母死活。”於是奉養二十年之後轟出家門。
再比如,父母生下孩子之後直接販賣,或從當做苦力,或當做祭異神的牲品,或直接當做菜肴送到飯桌上。
在那個時代,人情關係淡薄到極點。
吃人,這是前朝最著名的“佯陽宴”。
佯,在這裏並非假裝之意。而是指人順從如綿羊,將人當做雙腳的羊來吃用。
“你知道烤鴨掌嗎?”
“傳用活鴨在鐵板上走的那個?”青龍腦子裏出現不好的聯想:“難道……”
“多蘭人將這道菜套用在人身上,稱呼為烤人蹄。”蹄子,指人腳如羊蹄。
“還有吃什麼補什麼的習俗,所以前朝皇帝為招待多蘭人,會用活人做菜,砸開腦殼吸食腦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