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子清拜見恩師。>網 ”荀易在門口朗聲行禮。
通過文心感應,在書房中隱約察覺一股磅礴文氣。
層次和他見過的文判以及馮老先生類似,但是沒有馮老先生文心境界的浩然博大,反而是一種悠然自得,高潔幽遠之意。
文道五境:丹心明湖、墨意經綸、春秋刀筆、江山繡錦、浩然千古。
秋華山莊這一脈不如君子齋門人廣多,但若論學生修業程度並不遜色君子齋。諸多學生在廟堂或山川行走,老太傅這邊領悟墨意文氣的人不下十人。而老太傅跟馮老先生一般,都是春秋刀筆的境界。
胸中煉春秋,出口成刀筆,言語驚鬼神,安邦興人文。
“進來。”平和聲音在書房響起,配合其意境讓人難以反抗。
旁邊仆人下意識推門進入,荀易微微皺眉,他看到眼前浮現兩個金字“進來”。字體如同言靈咒法難以抗拒,驅使荀易的肉身。
這就是文道的用法,陶太傅這種大儒禦使文氣,等閑鬼神不敢靠近。
明白老師有考校之意,荀易身上墨氣一動。氣如絲網纏住言靈,輕輕一絞金字破碎,荀易從容走入書房。
老先生見他破解自己咒言,對兩個學生道:“如何?”
季仁和曹義看出荀易的境界和他們對等,沒其他。在旁跟荀易打過招呼,讓荀易和老太傅對話。
不過季仁饒有興致瞧著荀易。荀易剛剛在房外吟詩,利用言靈手法和自家老師同出一源。而且荀易的言靈更近乎於本能,威能不遜陶太傅多少。
畢竟荀易出生便有聖人心,他從言語驅使鬼神,不遜大儒之威。
荀鈺死前將孫子托給好友,老太傅時常過問荀易情況。荀易了近況,除卻神道之事外大多不曾隱瞞。
聽荀易提及君子齋,老太傅沉吟一番:“以你所見,我那老友如今境界如何?”
“恕學生直言。學生在馮老爺子身上察覺一縷浩然正氣,若論境界……恐怕……”
浩然正氣,那是文道聖人所有的力量,第五境界圓滿。隻要蛻變肉身就可羽化神。
提前凝聚浩然正氣,明馮老先生聖人有望,至少在第五境界前再無瓶頸。
季仁和曹義皺起眉頭,但顧忌恩師在場沒有話。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就算兩位大儒關係好,但弟子們之間立場態度截然不同。
馮老先生在江湖立足,建君子齋教化武林。受武林風氣影響,君子齋一脈文武兼修,大有“快意恩仇,以直報直”的理念。而秋華山莊多隱士和官員。不論是逍遙自在安心研學的修己理念,亦或者治國安邦的通達之道。兩者都不喜歡打打殺殺,瞧不上君子齋的文武兼修。
“是嗎。”陶老太傅若有所思,接著話鋒一轉:“明日重陽佳節,你那些師兄會前來給老夫慶祝,回頭你跟季仁他們幫著接待一番。”朝中那幾位大官可作為荀易未來人脈。所以老太傅讓荀易幫忙接待,混一個臉熟。
“師兄?難道朝中那幾位師兄也會前來?”
“明日休沐,他們也會來。”老太傅道:“明日重陽佳節,又逢四年一度論道之時,老夫欲率眾弟子前往南山居。”
荀易心神微動,依稀想起自家祖父曾提及過這件事。
“五陶之爭?”
陶老太傅據是近古之時陶聖後人,但同樣的陶聖後人有好幾脈,目前就有五脈人爭奪陶聖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