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妖刀“燃影”(1 / 3)

滲碳隻是常見的表麵處理工藝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種,在那個世界的金屬表麵滲入工藝中地位與其相似的還有滲氮工藝。

傳聞從前有一位鐵匠,他所打造的刀劍十分鋒利。而他的不傳之秘,其實不過是使用馬尿對刀劍進行淬火,據這種別出心裁的手段能夠同時將淬火和滲氮這兩種金屬處理工藝一道完成。如果這段軼聞是客觀真實的,那麼安德烈覺得那位鐵匠如果得到一匹汗血寶馬,他甚至能夠在淬火的過程中完成碳氮共滲。

血尿中可是含碳的。

傳聞的真實性對安德烈來其實無關緊要,而深淵之子也不可能向矮人們推薦這種連他自己都覺得匪夷所思的“土法淬火”。現代工業之中淬火溶液所含的化學製劑、濃度配比什麼就連安德烈自己都搞不清楚。退一步,即便他知道滲碳溶劑的準確配方,以安德拉芮的條件就算勉強配製完成其純度隻怕也離那嚴格的工業製備要求相去甚遠。

古時候的滲碳方法其實並不如何複雜,草木灰、碳粉、泥漿這些東西混合一下就可以作為滲碳製劑,將他們裹上鋼鐵工件再糊上一些黃泥放到火爐中加熱就可以製作出質地優秀的表麵高碳鋼具。至於怎樣的火候才能讓刀劍的質量達到頂峰,那就完全得看老師傅的手藝了。

安德烈也不清楚這其中具體的工藝流程,在他的指導下矮人們嚐試了使用焦炭粉末分別與動物脂肪、蛋清、黃泥混合然後塗抹在鐵器上進爐加熱。然後用鋼鑿和鐵錘對成品的硬度進行檢驗,熟悉鋼鐵性質的矮人們自然能夠感受出這種工藝相對於百煉鋼的優越之處。不光效率遠勝後者,能夠讓刀劍在保證表麵硬度的同時讓其軸心保持優越的韌性才是其中的關鍵!這能夠極大的提高鋼鐵工具的使用壽命。

發現了這一點的矮人們再次對這種全新的工藝投入了極大的熱情,安德烈使用精靈的木秤稱量焦炭和溶劑比重並進行記錄對比的科學方式更是讓他們暗自點頭。如果深淵之子的指導方向沒有差錯的話,灰岩氏族甚至可以在短短的十數年甚至數年之內完善一種以往傳統手段需要幾十上百年才能夠完全摸透的新手藝。

這種群力群策、嚴謹記錄的科學方式對比矮人和精靈們傳統的師徒相傳的其效率不知道要高了多少倍。隻要按照記錄好的方案去嚐試,這種全新滲碳工藝即使是新手也能夠很快的掌握,伽樓達甚至因為他在滲碳過程中對火候掌控上得獨厚的優勢,讓他對這其中的領悟遙遙領先於所有的矮人大師。在這種大家都處於同一起跑線的新工藝開發中,炎魔對溫度的敏銳無疑讓由他所掌控的滲碳工作在加熱過程中的碳滲入量更加穩定,在沒有溫度計作為參考的時候,伽樓達對於火焰元素的模糊感應就成了最為有效的觀測手段。

至於另一種滲碳手法——鍛打滲碳法,其實也就是將前一種工藝中的滲碳過程改成了加熱和鍛打同時進行的開放式滲碳過程。這種手法更加依賴於匠人們對於手感經驗的掌控,需要大量的經驗積累,矮人大師們的百煉鋼就是一種較為低效的鍛打滲碳法。但是這種滲碳過程明顯的更加難以量化其中的某些參數,應該敲打多少下、用多樣大的力度、在什麼樣的火候加熱中進行,每一名大師可能都會給出不盡相同的答案。而且通過鍛打可能會讓碳元素的滲入深度觸及到刀劍的軸心部位,雖然這能很大程度上的增加武器的硬度但如果應用不好的話也會導致成品變得更“脆”而易於折斷。

在炎魔通過黃泥包裹加熱這種“悶鋼”工藝短時間內再也無法進一步提高刀具本身的性能後,安德烈又將局部淬火的工藝提上了議程。

相對於滲碳的滲劑配比,淬火的過程中想要精確量化其中的參數更是難上加難。據安德烈所知,自古時起部分鐵匠們對於淬火介質的水溶液就有了一定的要求,雖然其中像馬尿那樣的傳聞可能以訛傳訛的成分更多,但是也不乏如利用泉水、油甚至血液淬火的傳。除去這些用於元素滲入、亂七八糟的淬火介質,淬火中更為重要的其實是未成品本身的溫度變化。而這種變化完全隻能依靠經驗,矮人們對“炎魔之手”進行淬火的時候就是通過在高熱時浸入泉水來讓鍛錘的表麵溫度急速下降,同時在其內芯溫度尚高時將其取出。通過內部高溫對冷卻的表層進行回火,而後再次浸入水中降溫,如此反複方才完成了他們幾百年經驗之中最接近完美的熱處理過程——表麵高硬度,軸心高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