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欲”與“求”(1 / 3)

**和罪惡,猶如一對被命運所緊緊聯係在一起的雙生子。

在另外一個世界之中,最先對它們做出係統規劃和總結的並不是其他的,正是讓前世的安德烈嗤之以鼻、現在卻又不得不重新審視的宗教。

菩提教祖師達摩和他的弟子們提出了許多不勝凡舉的清規戒律,其主旨就是為了讓凡人擺脫那些世俗**的侵擾,以尋求一種超脫的升華狀態。華夏本土的仙教之中也有斬三屍的法,而西方的真神教更是例舉了驕傲、嫉妒、憤怒、懶惰、貪婪、**、饕餮等七大罪狀。算得上是那個時代之中對**和罪惡非常精辟的歸納總結了。

由於東西方文化之間的差異,真神教的七大罪之中的五種基本上都可以用華夏文化中的一個“貪”字來歸納——嫉妒是貪戀自己沒有而別人有的,懶惰是貪圖安逸,**是貪戀美色,饕餮是貪圖口腹之欲,甚至還有貪戀榮耀的虛榮以及狹義上的貪婪(greed)——及貪戀金錢和權勢。

拿其中排位第一的驕傲來,它的排名很可能是當年的真神教聖賢克裏斯在剛開始傳教的時候遭遇了大多數人的排斥和奚落,對於一種初創的宗教來這其實是一種很正常的情況。可內心糾結的克裏斯一怒之下就杜撰了熾使路西菲爾因自負而不敬真神最後墮落為大魔王路西弗的神話,並將其作為第一大罪排在了首位。以發泄心中深藏的怨念以及對那些搖擺不定的教徒做出警示。

宗教有的時候確實是一種很有意思的東西,特別是當它處在神秘學沒落而科學統治世界的時代。新時代的真神教教徒們宣揚真神創造並安排了一切的科學道理和科學事實,偉大的全能之主是科學的創造者,科學若不能讓人認識真神,那絕對是偽科學!

因此在西方的意識文化作品之中才會有那些狂熱的信徒認為克隆人和人工智能是反上帝的偽科學,必須予以堅決淨化的法。

對於狂信者來,你一切能夠用於反駁他們的道理他們都可以從中找到對自己來正確的解釋——正所謂信則有,不信則無。

仙教用所謂的玄學和古人的智慧結晶來作為外皮以求在末法時代得以延續,他們宣稱什麼一命二運三風水,而你隻要信他以上的那些都能夠通過玄奧的神通來改變。相信這些所謂玄學的人群之中甚至不乏一些位高權重者,而傳統的富商則大部分都以寧可信其有的心態為玄學的流傳貢獻出了自己的“力量”。

最絕的還要屬宣揚唯心論的菩提教,他告訴教徒們——你所能看到的一切全都是虛妄的、毫無意義的,唯有心中的菩提才是這個世界上唯一的真實。所謂“風不動,旗不動,而是心在動”的高大上言論不知道征服了多少信徒和偽信者,所以即使在科學大行其道的時代中,總還是有許多心靈缺乏寄托的人願意去相信它們。

不過在那樣的時代背景之下,傳教的成本也同樣被大幅的拉升了,如果你沒有能把人忽悠瘸了的超高智商,那麼在麵對基礎科學越來越普及化之下的新一代屁民,你服不了他不要緊,重要的是如果你沒有足夠的辯才你不光服不了他人,還會讓自己的信仰遭受那些異端或是無神論者的質疑!

在這人們越來越缺乏敬仰之心的年代裏,如果連高等學曆的文憑都沒有還是乘早不要去妄想神官這個職業了!

人們總是會相信他們所願意相信的事情。我們不能全盤否定宗教之中某些引人向善思想及大智慧,可實際上整個世界之中的大多數所謂的信徒卻比尋常沒有信仰的人還要偏執的多。他們隻願意相信所謂的福報,真神會寬恕他們的罪惡接引他們進入神國,還有什麼趨吉避凶的手段,再就是所謂的傳福音、善緣這些被神官們一再強調,能讓他們被神祗所關注和祝福的事情……宗教在許多地方幾乎可以隻是教徒們單純的精神寄托,以及絕大多數神官的斂財手段。那些真正因為信教而讓自己的道德和情操得到升華的,可以隻占其中極的一步部分。神官們的首要目的自然是發展信徒,而引導信徒向善什麼的,不過是順而為之而已。

一些連聖賢克裏斯一生重大經曆都弄不明白的人也會口口聲聲的自稱信徒,這簡直是一種連安德烈這樣的無關人員都難以忍受的諷刺。

在華夏許多人包括教徒都隻知道牧師是什麼,而不明白為什麼是“牧師”。

這其中甚至包括一些每周都去做禮拜、每年都會向教會和牧師捐獻的所謂信徒。在西方,牧師和神職人員的定義可以是完全重合的。可實際情況卻是因為幾乎所有的歐羅哈人全都信仰真神教,所以在西方牧師才等同於神官,以至於華夏人也在許多西式幻想作品中都將他們稱作牧師。

——牧師一詞的由來卻是因為聖賢克裏斯曾經過:凡人就是真神在世間的迷途羔羊,而神官則是代真神放牧羊群的牧者和導師,所以真神教的神官又被尊稱為牧師。

乍一聽似乎也算得上是個高大上的設定,可實際上也間接的證實了一點,聖賢克裏斯出生貧賤,他所設定的這條理論雖然在當時易於理解。可實際上卻將真神擺在了“地主”的位置之上,早先的華夏人都認為所謂的地主就是靠剝削那些無產階級勞力來積累財富的。所以在安德烈看來,先賢克裏斯的法不過是一種基於他有限見識而發展出來的理論,在當時或許已經稱得上出類拔萃了。可在東西方文化的差異這下卻體現出了某種似乎不倫不類的信息……即使是再愛護羊群的羊主人都是會剔羊毛、喝羊奶、吃羊肉的。雖然真神必然不能以凡人的眼光來衡量,可對於初聞這種理論的非信徒來總會難免生出一種奇怪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