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德追擊羌胡人到張掖屬國方才歇息片刻,他派出了整一個團進入張掖城協助法正。在張掖,龐德和法正進行了短時間的交流,隨後,龐德決定率主力向陽關和玉門關方向追擊羌胡人,並派出第五師團所屬兩個騎兵團向居延津方向進軍,欲將特二旅丟失的地盤全部拿下,奠定秦軍在河西走廊的核心地位。
孫楊軍結束了武威郡的戰役,之後又用了十的時間清點姑臧和武威的人口,再加上祖厲的實際人口之後,武威郡在經曆了幾**戰之後隻剩下了不到三十五萬人口,較先前的武威郡人口數,已經少了近半。
“本公出自武威,如今武威郡人口凋敝,本公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本公下令,裁剪原籍在武威的軍人,將二十五歲以下,三十五歲以上的武威籍男子全部退回原籍,擔任裏長、亭長、村長、鎮長,武威縣、姑臧縣原有宗族按規定拆分其家族,每個村,不得有同姓之人三戶以上,一鎮不得有同姓之人十戶以上,若無法達到預期比例,從長安三輔抽調部分人丁加以補充,武威郡必須維持在四十萬人口及以上。”孫楊首次對武威郡人口提出了規劃,孫楊還想著要重新規劃長安的人口,同姓宗族一定要拆分成為散戶,其族學全部充入長安府,若是不同意拆分成散戶,不同意交出族學之家族,孫楊絕對不介意動用刀兵,展開殺戮。
宗族,對於漢人政權的影響力太大了,一直延續到明末,最出名的就是晉商出賣國家主權,宗族連國家都敢賣,還有什麼是他們不敢賣?全都是一些為自己的利益,吸著國家血,幹著肮髒事的家夥。
散戶拆分的好處在於管理,孫楊旨在建立一個非宗族式君主集權國家,那就必須在此時對世家進行拆分,而從戰亂之後的武威郡開始實行這一政策,顯然要比在未經戰亂的三輔開展阻力的多。
在與羌胡的戰爭之後,孫楊將荀攸留在了武威,專事拆遷一事,武威郡的土地要重新丈量,均分給農戶,還要秦公府還要為其提供耕牛,做這些工作可以從政史學院抽調學員來完成,阿九也被留在了武威,第四軍團被留在了武威,專門負責孫楊要求的地方改造,武威郡百姓所有的損失都由長安府來承擔損失,一切按照市價進行補償。
田豐也留在了武威,他決定從武威的第四軍團進行試點,並開始建立軍事法庭,武威正進行著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比之先秦人的變革還要徹底,田豐想要在這一塊新的土地上開展新的工作。
戰役結束之後,第五師團大部返回了漢中,孫楊率第一軍團再次朝著河西前進,羌胡人的問題一定要徹底解決。
二月中旬,孫楊到了張掖,他對河西的羌胡部族下了一條命令:凡河西羌胡人,即刻歸於秦統,千人以上部落首領享縣侯待遇,永世承襲、萬人以上部落首領享郡侯,永世承襲、五萬人以上部落首領享縣公待遇。若過三月中旬不歸秦統者,視為秦國叛逆,一律予以剿滅。
秦公府發出的這一道命令激起了千層巨浪,這是孫楊對羌胡人的安撫,也是對羌胡的恐*嚇,凡是在河西四郡內的羌胡人部落要麼認為孫楊瘋了,要麼被嚇得瑟瑟發抖,而此時,龐德也回了張掖,他奉孫楊命令在河西走廊一帶組建第八師團,這是孫楊準備拿下河西四郡羌胡的前兆。
第一軍派出了第二步兵師前往陽關和玉門關鎮守,第三步兵師前往河西長城鎮守,河西長城是漢武帝時的傑作,隻有到了漢武時期,漢長城才從遼東一直走到了西域,綿長的數萬裏長城線,彰顯著漢武時代的雄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