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賈裏玉的推算,張無忌出手要在宋遠橋之後,記憶中這場大戰,宋遠橋和殷正還有一場經典的“招式大戰”,就是不比膂力,隻比招式。
賈裏玉完全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將乾坤大挪移前三層教給張無忌,以張無忌的內力,學了三層乾坤大挪移就足以應付場中大多數人,暫時應付不了的,他再壓軸出場一下收個尾。
可讓他萬沒想到的是,張無忌居然出手這麼早,而且居然直接跟宋青書放對。
場中兩人各了一個“請”字後,已經開始動手,隻見宋青書拳走中路,攜風劈來,與此同時,下麵又跟著踢出一腿。
拳腳齊,正是武當長拳的奧義之一。
宋青書的拳勢長直、光明磊落,極有大家風範,而他的腳法方位奇特、角度刁鑽,令人防不勝防。
“好!”
場間有瞧出宋青書拳法奧妙的人出聲喝彩,行家功夫一出手,就知道有沒有,僅此一招,宋青書名家風範已經彰顯無遺。
張無忌倒也學過幾武當長拳,但不如宋青書經年累月的打磨來得精妙,因此在他也還了一招武當長拳的時候,宋遠橋等人不免搖頭道:“形似神散,投機取巧。”
然而接下來生的事情卻讓他們目瞪口呆。
宋青書因為招式巧妙,自然取得先機,但是當他的腿腳踢到張無忌的時候,忽然感到一陣巨大的反彈之力將他的腿原路彈回,如果不是他反應敏捷,僅僅那一彈,他就要原地打個旋,甚至有摔到之虞。
宋青書心中大驚,忙施展武當輕功,飄然後退一丈,道:“沒想到少俠身負如此高深的內功,我剛才倒有些有眼不識泰山了。”
張無忌慚愧道:“在下的拳腳功夫卻是一塌糊塗,讓宋少俠見笑了。”
宋青書道:“好好,咱們再來過。”著左拳擊出,待張無忌出拳封擋,他右拳陡然後先至,接著左拳又斜穿右臂打到張無忌麵門。
張無忌現在所依仗的,隻有運用尚不熟練的九陽神功,見宋青書打來的這精妙一拳,也不知道應該如何抵擋,隻好雙拳一陣揮舞,見招拆招,好在他內功深厚,一招一式雖無章法,但對宋青書來,卻威懾力十足。
於是兩人一個招式精妙、應變迅捷,一個內力深厚卻不懂拳腳,這番交手下來,竟然都沒有占到便宜。
表麵上看,是宋青書主攻,張無忌主守,但具體交手的時候,又是張無忌主攻,或者以守為攻,隻不過這種“攻”,他也是毫無概念。
轉眼三十招過去,兩人的交手毫無進展,宋青書一套武當長拳已經使完,終究不敢再碰張無忌一下,而張無忌原本也沒想傷害宋青書,因此也不可能下狠手。
“他們是在比武呢,還是在練拳?”滅絕師太現在隻想屠戮明教、大開殺戒,看到宋青書和張無忌在那裏不痛不癢地打來打去,終於失去耐心,出言譏刺。
宋青書現在最想討好的人就是滅絕師太,聽她這麼一,心中頓時緊張,拳勢一變,將勁力提至巔峰,準備再次硬撼對手。
麵對急如驟雨的攻擊,張無忌有些應接不暇,兼之他真氣調用不善,現在體內九陽真氣有些不妥,明明感覺到體內蓄積著汪洋大海般的內力,但交手的時候,就是沒辦法隨心所欲地運用。
比如他想將某一拳打到某個地方,然後出多大的勁力,但是打出去之後無論力度方向都和自己心中所想相去甚遠。
再比如,他看到宋青書一拳打來時,他明明可以正麵、及時迎擊,並將宋青書震退,但當他迎上去的時候,宋青書已經變招,而他好不容易運過去的真氣又要片刻的平息和恢複。
這場比武,宋青書打得憋屈,張無忌也打得很痛苦。
“青書,用綿掌。”這時,宋遠橋終於忍不住出口指點,以他老辣的眼光自然很快看出張無忌的問題,武當長拳動作分明,太過簡單,用這樣入門的拳法和身負上乘內力的對手比武,等於以己之短,攻其所長。
宋青書聽到父親提點,頓時精神大振,招數一變,雙掌飛舞,有若絮飄雪揚,軟綿綿不著力氣,正是武當以柔克剛的“綿掌”。
和入門武學武當長拳不同,這套綿掌融合了內外家拳的特點,剛柔相濟、快而不亂、慢而不斷、柔而不軟,招式連綿不絕,使得敵人應接不暇,可謂正中張無忌有力而難用的破綻。
果然,宋青書一遍綿掌打下來,張無忌應付得開始有些左支右絀,他不想直接爆真氣傷了大師伯的愛子,又不想輸掉比武讓外公再上場,一時間也是矛盾不已。
“哈哈,果然是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臥在地上韋一笑看著場上的情景,出言嘲諷。
周顛接道:“此話怎講?”
“你沒看到,武當七俠之指點兒子大戰無名少俠,端的是令人聞風喪膽、望風披靡。”
莫聲穀聽他諷刺大師哥,喝道:“韋一笑,你若看不慣,大可以起身與我大戰三百回合,我保證不使內力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