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倚屠龍記》是“射雕三部曲”的最後一部,相比於前兩部,這一部的時間跨度被大大的延長,劇情上已經不存在什麼緊密的聯係,一句“少年子弟江湖老”將射雕和神雕的主要人物全部收線,隻留了一個張三豐,作為貫穿三部曲的見證人。
盡管如此,倚的人設還是延續了前兩部,朱長齡和武烈就不多了,最著名的一個設定,當屬峨嵋創派祖師郭襄。
原著通過俞蓮舟之口,出了這個擁有創史意義的結論:“恩師與郭女俠在少室山下分手之後,此後沒再見過麵。恩師,郭女俠心中念念不忘於一個人,那便是在襄陽城外飛石擊死蒙古大汗的神雕大俠楊過。
郭女俠走遍下,找不到楊大俠,四十歲那年忽然大徹大悟,便出家為尼,後來開創了峨嵋一派。”
這個論斷以假亂真,擁有許多擁躉,相信將峨嵋派開派祖師當成郭襄的不在少數,這也是虛構文學的魅力之所在,中國多少傳統的神話傳也是這麼來的。
最重要的是,這個設定在倚的世界是完全符合邏輯的,也是賈裏玉現在不得不接受的一個世界背景設定。
然而,問題也隨之而來,郭襄如何走遍下的?她在走遍下的過程中做了什麼事情?她如何大徹大悟的?如何出家為尼,如何開創峨嵋一派的?
換句話,《神雕俠侶》和《倚屠龍記》之間的這段時間,江湖上都生了哪些事?張三豐是如何縱橫江湖開創武當的?楊過的子子孫孫是怎麼驚鴻一現,扮豬吃虎,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的?
如果神雕到倚的這段江湖歲月由張三豐和郭襄統治,那麼他們為什麼又“沒再見過麵”?
中間實在有太多的故事可以揮,難怪倪匡曾經感歎,如果有人將這段故事寫出來,肯定會非常精彩。
賈裏玉當然也這麼想過,當做一個番外來看,不過不論是金庸之外的誰動筆,終究算不了“官方”,魅力也要大打折扣。
然而當他看到石壁上的那幅畫時,他猛然意識到,他雖然沒有看過那部“精彩的番外”,但他卻真真實實地參與過,至少當初在神雕世界裏參與過。
神雕俠侶世界,他在裏麵待了六十七年啊,好像那個被盜夢的人,他陪郭芙走完了整整一生。
他站在石壁前,看著那副三十多歲的自己的畫像,神雕世界中的往事,一幕幕從眼前閃過。
那一年襄樊之戰,蒙古人調來巨石炮,對著襄陽城門連砸了三三夜,最終終於將城門砸穿,蒙古數十萬鐵蹄潮水般湧入襄陽城;
那一年,朝廷受權奸賈似道的蠱惑和蒙騙,以為下仍然泰平,百姓仍然安居樂業,因此既沒有派遣援軍,也沒有送來糧草;
那一年郭靖、黃蓉已年逾花甲,與蒙古兵苦戰十日十夜,仍舊不願意棄城,最後讓賈裏玉帶著倚劍保護郭芙、郭襄以及朱子柳、大武等人殺出襄陽城;
那一年襄陽城破,靖蓉夫婦殉城,賈似道率十三萬人馬阻敵,最後莫名奇妙收羅了無數宋兵的頭顱和部分蒙古人的人頭回京城領賞,被稱為“軍事奇才”,當今聖上一道聖旨下來,允許他“六日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