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寵冠後宮的武惠妃又怎能不為自己的兒子留幾張保命底牌呢?若不是武惠妃提前去世的話,恐怕如今的壽王早已登上了儲君之位,哪裏還會落魄成這樣!
其實他們這樣想,還真的錯怪壽王了。不得不的是,如今的壽王既沒兵權,也沒外援,孤身一人,任人欺淩。至於眾人所的底牌,純粹扯淡!以前的壽王純粹是活在武惠妃的蔭庇之下,“子以母為貴”並不是謠言,而是事實!
以前的李清總以為萬事都有武惠妃為其準備,自己隻要安靜的等著父皇百年之後繼承帝位便可!所以當時的李清,依舊沒為自己準備日後爭奪下的籌碼!不能不生在帝王之家的李清有這樣一顆如此簡單的心靈究竟是該感到慶幸還是該感到悲哀?
奈何上與李清開了個的大玩笑,仿佛是在嘲笑李清的無能一般,將之從雲端打下萬劫不複的深淵,等到李清清醒之後,想要翻身已是再無可能;此刻的李清即使想要準備籌碼,也沒有那份實力!最終感到無力的李清選擇了落魄。
被這門口的侍衛如此一耽誤,也就直接導致了李清三人剛跨入韋府的門檻的時候,迎麵就走來了一群人:“為首的是一位身著樸素衣衫行走之間龍行虎步的中年男子,儒雅中夾雜著一絲俊逸的神態,明顯的是文能安邦治國武能征戰下的儒將風範;跟在中年男子身旁的是一位笑容和善麵目安詳有著與韋嫣語八分相像的中年美婦,到了此刻李清終於知道韋嫣語這等傾城之姿是如何來的,原來是遺傳的原因,有這樣的一雙父母,想不傾國都難,除非是基因突變(好像扯遠了,此刻的大唐自然不明白何為基因變異)。
原本中年男子麵容夾雜著一絲慈愛的看著韋嫣語,但是當走近了看到一旁的李清時,麵色大變,趕緊拉著身旁的夫人想要跪下道:“本將軍不知道,壽王駕臨,還請恕罪!”聽其語氣,似乎對壽王有著難以掩飾的不滿之意,想想也是,自己唯一的愛女嫁入壽王府,卻被壽王一再辜負,每當看到自己的女兒終日裏強顏歡笑,自己都是心如刀絞,若是還能對壽王笑臉相迎,那才是怪了!”
身為十六衛的大將軍自然有緣得見壽王,雖然如今壽王的兩鬢斑白,但是那份儒雅的談吐俊逸的麵容還是沒有絲毫的改變的,這也是韋昭訓能夠一眼認出李清的真正原因。
如果,中年男子的不滿還稍加掩飾的話,那麼一旁的中年妙婦也就是韋嫣語的親生母親對於李清的不滿那就是絲毫的不加掩飾。一臉的不情願,若不是壽王還是個王爺以及她自身修養足夠的話,恐怕此刻的李清早已被起轟出府門了。
李清眼見自己的嶽父嶽母對自己如此的不滿意,不由得感到一陣苦笑,暗自抱怨著前任李清:你你,自己闖下的禍,如今要爺我為你收拾爛攤子,李清大感不爽!不過此刻李清的委屈,注定不能為外人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