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長安城不愧是當時世界超一流的大都市,李清坐著馬車足足行駛了半才以希望見長安的城門,巔峰時期的長安城占地麵積是洛陽的兩倍,是漢代長安城的4倍,明清北京城的14倍,是同時期雄霸歐洲的拜占庭帝國都城的七倍有餘,可以想象如今的長安城是何等的繁華昌盛,完全襯托出大唐帝國雄霸宇內懷擁四海的磅礴大氣!
然而誰又能知道一場在盛大繁華掩蓋下悲劇即將發生,盛極必衰,物極必反的道理即使巔峰一時的大唐帝國也無可避免,雖然僅僅兩日光景,但李清卻是知道如今的大唐朝廷早已不複開元年間那般的政治清明,帝皇沉迷享樂,貴族驕奢**,朝廷黨派之爭愈演愈烈,這一切的一切無不彰顯著如今的盛世大唐正在走上自我滅亡之路!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並不是謠言,而是事實,隻不過被官方刻意掩蓋!
既然自己來到這大唐,就斷然不會讓這個悲劇發生,不為別的,隻為挽救這個無數華夏兒女曾經引以為豪的王朝,後世的華人,無論身處何地,隻要背負炎黃血脈,無一不以唐朝為榮,為自己的老祖宗曾經稱雄世界而感到萬分驕傲!
然而這一切,都隨著安祿山這個竊國之賊發生叛亂之後都煙消雲散了!曾經巔峰一時霸領世界東方的大唐帝國隨之一蹶不振,再難以恢複以前那般雄姿,雖然期間也有著短暫的崛起,但隨之就被曆史的洪流所掩蓋,自此之後,華夏兒女一蹶不振,更甚者,到了最後,竟然要與少數民族輪流坐江山的可笑境地,人多地廣經濟富饒的漢族竟然空為他人做嫁衣!
唐朝之後再無強漢,宋朝雖經濟堪稱世界之最,但是由於統治者的“重文輕武”的思想,直接導致宋朝的武裝力量與自己的經濟力量十分的不匹配,一再的退讓,一再的俯首稱臣,完全沒有當初“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那份鐵血霸氣!
雖然明朝的建立一定程度上挽回了漢族最後的威嚴,但是作為最後一個漢人王朝,明朝的下場卻是十分的淒慘,外有滿蒙為禍邊關,內有叛軍四處流竄····明朝始終沒有唐朝那般幸運,曆經多次劫難,下臣民卻始終心想盛唐,正是因為如此,唐朝曆經“安史之亂”,“四王二帝之亂”,雖然聲勢不再,但是卻可以綿延近三百餘年,不得不的上是一個不的奇跡!”
正是因為以上的種種原因,後世的華夏兒女才會對盛唐始終抱有身後的懷念眷戀之情,李清同樣如此。
既然上給了自己這樣的機會,李清就定會奮力改變,即使失敗李清亦無怨無悔!
我願重回盛唐,鑄我華夏輝煌!
前世的自己,唐朝就是李清心中魂牽夢繞的夢,一個日日夜夜永不停息的夢!
此刻的李清由於前往益州,所以出的是長安西門,長安城是一個長方形建築,南北略窄,東西稍長,這恐怕就是壽王一行三人花費時間長的真正原因。
回首看了看,長安城的繁華,李清在此被震撼到了,店鋪鱗次櫛比,販的叫賣之聲不絕如縷,客旅商隊往來不息,番邦外國之人十分常見!管中窺豹,長安城門的一隅卻體現了整個大唐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廣闊胸襟,這一個民族大融合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