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早飯之後的三人,並沒有急於趕路,見慣了長安的繁華鼎盛的三人,也想體會一下鎮的風土人情,衣穿住宿;雖然李清明白時間緊迫,但韋昭訓的一席話,倒也提醒了原本躊躇滿誌的李清,本以為既然玄宗皇帝任命自己為劍南道節度使,那自己定然就是劍南道諸軍中一不二的存在。
但靜下心來想想也是,軍隊畢竟不比其他地方,任命是一回事,但是下麵的將領士兵聽不聽你的調遣有是另外一回事,沒有實權,就算你貴為元帥,但若是下麵的士兵不聽號令,那你的權力恐怕還不如一個的百夫長。
韋昭訓雖然現在有名無實,並不是掌權的將軍,但是他畢竟是軍隊係統出身,對於軍中之事的了解自然遠非自己這個門外漢可以相比的。所以,李清也就故意放慢自己的行進速度,留更多的時間讓自己好好思考,如何應對未來的難題。
反正玄宗皇帝的目的隻是讓自己遠離長安,至於自己的前進速度,完全不在玄宗皇帝的考慮之內,他所關心的應該是此刻楊貴妃的心情好壞,以及軍國大事,一個落魄的王爺還不放在他的眼裏,即使這個人曾經是他最疼愛的孩子。
所以,當韋嫣語兩人提出想要在鎮逛逛的時候,李清毫不猶豫的就答應了,隻把身旁的兩位女子感動得一塌糊塗,若是他們兩人知道李清的心中所想,知道她們會不會把李清掐死。
早晨的鎮十分的熱鬧,並沒有昨傍晚時分的冷靜淒涼,販的叫喝聲,酒館茶肆店家的吆喝聲,以及來往行人的討價還價的聲音交織成一曲熱鬧的百姓生活曲,不知是因為靠近長安亦或是別的什麼緣故,鎮的熱鬧超乎了三人的想象。
韋嫣語還好,靜靜地走在李清身邊雖然也不時的低眸輕笑,但是與一旁唧唧喳喳沒有半刻停息的丫頭璿兒相比簡直就是巫見大巫,不可同日而語。
雖然來往之人對於韋嫣語的絕色麵容很是驚豔,但也並沒有發生強搶民女的事情來,有可能是見到一行三人均是身著錦衣名貴綢緞,料想定然出身非凡,方才避免了李清不必要的麻煩。能夠如此清閑,李清倒也樂得其所。
雖然李清從不畏懼挑戰,但是毫無疑義的爭端隻會耗費李清太多的精力,讓李清無法全心全意的專心完成自己心中的夢想,螞蟻多了也能咬死大象,而且想來信奉獅子搏兔,必盡全力的李清自然而然的會花費更大的精力。
對與璿兒能夠如此的放開,沒有拘束,李清是發自內心的高興,經過的長安城的壓抑生活,如今正好趁此機會將胸中的憂憤鬱悶一吐為快;常年的壓抑早已使得李清的內心十分的疲憊,瀕臨破碎。
一路欣賞著大唐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讓習慣了宮廷生活的兩女充滿了好奇新鮮,李清還好,畢竟前世的李清真要算起來就是一個老百姓一個,對於麵前的場景倒也見怪不怪,反而生出一種親切感。
“乞丐,快滾,再不走,打斷你的狗腿!!”一句聲音極大的嗬斥聲,吸引了三人的注意。
向著聲音發出的方向望去,隻看一位尖嘴猴腮身形瘦削的中年男子對著站在麵前一臉渴望的看向自己,大約有著十歲左右的渾身髒兮兮的男孩大聲喝罵道,沒有半留情。
看他揚起的巴掌,若不是因為顧及到人多,恐怕早已落到男孩的臉上了。
“叔叔,求您行行好,賞我一個包子吧,奶奶已經三沒吃東西了”,男孩仿佛並沒有發現中年男子一臉的厭惡之情一般,言辭更見懇切的向著中年男子懇求道。
對於麵前的場景當然並不隻有李清三人看到,短短的片刻,原本寬敞的街道被看熱鬧的人群圍得十分擁擠,車馬不通。
同情者有之,嬉笑者更有,更多的人均是一臉麻木,沒有絲毫的表情,仿佛很怕別人不知道自己是個看客一般。
身旁的韋嫣語看著李清一臉的淡漠,沒有絲毫出手的打算,終於忍耐不住,搖著李清的手臂,輕聲道:”王爺能不能幫幫他,嫣語覺得他很可憐,畢竟還是個孩子啊!”
對於韋嫣語的請求,李清自然不能拒絕。仿佛想到什麼似的,李清對著身旁佳人緩緩道:“人多嘴雜,以後在外叫我清哥便是,當然前提是你不介意的話!”
女人的內心最是柔軟,韋嫣語自然不能避免,原本不想出手的李清聽到韋嫣語發自內心的不忍,再聯想到這還是身旁佳人首次對自己提出請求,李清自然不忍心拒絕!
李清不是救世主,更不是諾亞,拯救世界的責任不該落在他的身上,即使李清發自內心的想要延續盛唐的輝煌,畢竟這曾經是無數華夏兒女難以釋懷的夢,但若是完成此夢的代價需要付出身邊人的話(比如,韋嫣語的生命),李清會毫不猶豫的摒棄!
從眾人麻木的眼神李清自然可以發現,如今的大唐雖仍舊鼎盛,但實則早已腐朽透,再難恢複開元年間的盛大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