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對於自己的想法李清還是有很大的把握的,因為目前王鋐的日子並不好過,還有就是王洪始終都想著出人頭地,衣錦還鄉,很顯然,以目前的狀況,王鋐要想在如今岐州刺史手下混出個名堂已經是明顯不可能。
既然此路不通,王鋐目前唯一能夠做的就是轉頭他處,而放眼此刻的岐州城內懷有壽王之尊並劍南道節度使之權,李清無疑是他最好的選擇···
看著依然屹立在身旁如同標槍一般的中年男子,李清感慨地道:“短短的一夜,玄武暗衛卻能搜集到如此全麵的消息,你們的辛苦,本王可以想象!”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卻充分表達了李清對玄武暗衛的肯定。
其實黃雲不,李清也大致明白,自玄武、青龍兩衛成立之日起,玄武暗衛全體成員始終因為晚到了一個時辰,沒有參與到對壽王的營救之中而耿耿於懷,這年頭什麼恩情最難償還,唯有救命之恩。
以後要在壽王手下混日子,相比於青龍明衛的全體成員,少了救命之恩的暗衛成員自然而然的感覺低人一等,處處不如青龍明衛,因此,凡是壽王交代下來的事情,他們無論花費多大代價、多少精力,都會費盡心力的去完成。
短時間內,這樣對李清而言無疑十分的有利,但是長遠發展來看,若是暗衛成員始終抱有這種心思,無疑會導致全體暗衛成員的離心,更有甚者會導致李清辛辛苦苦籌建的玄武暗衛分崩離析,就此解散,如此後果,李清自然不會允許他發生。
李清看中的是長遠的利益,正是因為如此,李清才會或明或暗不止一次的提醒黃雲,將一次次立功的機會交予暗衛手中,所為的隻是能夠讓他們安心,千裏之堤,潰於蟻穴,如今的青龍、玄武兩衛無疑就是李清的左膀右臂,對於玄武暗衛,李清自然要花上很多的心思。
想清楚此處的李清不由得心生一計,看著麵前躬身而立的黃雲,李清突發攻勢前沒有絲毫的征兆,與此同時李清平淡中夾雜著一絲激動的聲音傳入黃雲耳中:“習練多日,如今就讓本王試試能夠在你手下撐得過幾招?全力出擊,不要留手。”
一開始李清的目的就十分的明顯,李清也沒有真的以為自己習練太極十數日,就可以成為當今武林的一代宗師,勝過麵前經曆過無數生死廝殺的黃雲,李清很明白,太極之術即使招式再精妙,拳法在精湛,若是想要在短短的數日之間,讓一個體弱多名的青年去擊敗一個武藝初成算當上高手黃雲,明顯是癡心妄想。
武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李清同樣也不是武學才,沒有超人的記憶力,過目不忘的本領,絕佳的根骨,有的隻是一個比別人多一的刻苦之心,比別人堅韌一的毅力,以及那麼一的運氣,僅此而已!
剛開始還滿臉驚訝以為自己做錯事情惹得麵前的壽王不高興的黃雲,眼見壽王如此話,疑惑終解,此時此刻的黃雲也來不及多想,雖然此刻的李清攻勢並不淩厲,但是站著先發製人的優勢,黃雲若不是認真應對,恐怕還真的很難接下李清的隨手一擊。
即使此時此刻,若論起武力,就是十個李清恐怕也不會是黃雲的對手,但是武力較量,向來沒有絕對公平,李清之所以突然襲擊,就是想試探一下身為玄武暗衛衛首的黃雲應變能力是否過關,畢竟此刻,無論是玄武暗衛亦或是青龍明衛李清都是相當的看重。
黃雲身為一衛之首,李清對其自然是相當的看重,其實黃雲又何嚐不明白李清的意思呢,作為丞相府曾經的三部統領,黃雲沒有李業高超的武藝,但是卻同樣能高居統領一職,李林甫作為大唐帝國的首輔宰相,在用人方麵自然有其獨到的一套方法。
足以看出,黃雲必有其過人之處,否則他是不能與李業並列為三部統領的,而黃雲的過人之處,根據李清平日裏的觀察,李清發現,黃雲是一個心思縝密善於琢磨他人心思的人,他十分善於掩飾自己,笑嘻嘻的神態,常年懸掛於臉龐和善的麵容,在以往的任務當中,不知道有多少人被黃雲的外表所蒙騙,當然,這些,都是李清以後才知道的。
正是因為如此,李清先前才會安排黃雲暫代玄武暗衛衛首一職,讓李業暫代青龍衛首一職,並不隻是因為李業所率領的三部成員比黃雲等人早到了一個時辰,對李清有救命之恩,因此李清才會可以的疏遠黃雲等人,將之調離自己身邊。
其實無論是李清亦或是黃雲都明白,李清如此安排,完全是出於用人用其所長的體現,玄武、青龍兩衛職責不同,衛首自然不同,青龍衛首長期護衛在李清身邊,衛首首先第一選自然要是本領高超,能夠鎮得住來敵,也不需要考慮太多,有的隻是一顆赤膽忠心就已足夠。
相較而言,玄武暗衛長期遠離李清,經常單獨執行任務,就要求衛首遇事不慌,善於處理各種問題,同時他們所執行的刺殺、打探情報的人物又要求他們時刻善於隱藏自己,正是因為如此,李清才會任命李業擔任青龍衛首,黃雲擔任玄武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