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西北三十裏,邛峽山脈南段東支也就是趙公山,此刻迎來了一群聲勢浩大的客人,各個披堅執銳,勇往直前,爭先恐後的向著麵前的深山湧去!
邛峽山脈西側是是橫斷山脈,東側是四川盆地,是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分界線,是劍南道麵對吐蕃的一道然屏障!
正是因為有著邛峽山脈的存在才使得劍南道以區區數萬之軍麵對著吐蕃的數十萬精銳之師顯得不再那麼吃力!
而且讓趙公山更為出名的並不是因為此山是財神趙公明的歸隱之處,更多的是因為唐高宗年間趙公山區所產的茶葉成為貢茶,如此一來,大大提高了趙公山的知名度,以至於如今的長安城中的那些士子名流之中並不乏飲用趙公山茶的人!
三十裏的路程,雖然不遠,但是從成都府一路趕過來,原本此刻的空早已是夜色盡去,遙遠的東方一輪明日冉冉升起!
雨後的空氣特別清新,淋了一夜雨的眾人被深秋早上的寒風一陣吹拂,均是紛紛打個寒顫,但是所幸在場的每個軍士常年的軍旅生涯早已將他們鍛煉的堅定地意誌,這點,對他們而言,並不算得上什麼!
看著麵前蔥蔥鬱鬱一望無際的山脈,猶如洪荒巨獸一般“吞噬”著一個個披堅執銳的軍士,眾人並沒有絲毫的害怕,即使明知道深山之中蟲蛇遍布,豺狼橫行,進去之後隨時都會遭遇不測,但是剛剛劉將軍的話他們可是記憶猶新!
賞銀白兩,這是什麼概念,雖如今大唐國力鼎盛,軍費充足,但是每個兵士每月的軍餉不過是二兩銀子,這還是有軍籍的職業軍人,這樣的軍隊可都是精銳,劍南道雖如今擁兵五萬四千人,但是實際上擁有軍籍的人均是絕對不超過四萬人!
剩下的一萬四千人是由招募兼職軍人組成的,他們戰士從軍,和平時代他們的人物就是種田養家,提供賦稅!可以想象,如今這樣的軍士並不算得上真正意義的軍士,如今大唐西南邊陲數十年無戰事,他們的戰鬥力自然可想而知!
所以,劍南道雖然號稱擁兵五萬四千人,但是實際上可戰之士不過四千人,而且其中大多數軍隊均是用來守護邊疆,劍南道不僅與吐蕃接壤,更與南詔臨界,所以邊疆重鎮駐防軍隊絕對不在少數!
而且邊疆重鎮,作為大唐戰時的第一前線,駐守此處的軍隊自然非精銳之士不可,再加上此時正是吐蕃帝國最為鼎盛的時代,吐蕃與突厥號稱此刻大唐帝國的兩大心腹之患!
其潛在威脅力自然不容覷,而如此一來,劍南道與吐蕃接壤的地方則更加需要精銳軍士駐守,這樣一算,光光隻是守土衛邊的軍士最少也要占去兩萬軍士!
而且劍南道雖然號稱府之國,但是地形地貌極為複雜,而且民族種類及多,西南諸蠻更是不容忽視,蠻族之人,雖族人數量不多,族群卻是十分的複雜,而且常年生活在山地與豺狼虎豹打交道的他們戰鬥力極強!
若是不懂變通的節度使恐怕為官一任專門糾結於解決漢族與西南諸蠻的民族矛盾都夠人忙活幾年甚至終其一生都無法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