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西山之後,迎麵四位披甲之士拍馬行到李清麵前拱手道:“殿下,此處已是茂州地界,方圓數十裏之內沒有村落,唯有前方三裏處有一座廢棄的武侯祠!”
點了點頭,看著身後的慕凡四人,李清開口道:“吩咐下去,加前進,今夜在武侯祠暫歇!”
一刻鍾之後,一個殘破荒涼但是規模卻異常宏大的祠堂出現在眾人麵前,匾額之上原本斑駁的“武侯祠”三個字也是卻筆少劃,一扇高約兩丈寬約一丈顏色斑駁的木門半開半掩,看這扇門的腐朽程度明顯經過不少歲月的侵蝕,入眼一副滄桑的模樣。 ≧
至於另一扇門,早已不知去向,雖然此刻的祠堂荒涼寂寥人跡罕至,但是從此處的建築規模來看,其鼎盛時期絕對是香火旺盛,聞名方圓數百裏。
早在李清下馬之前,石皓就已經吩咐幾十名兵士大致清理一遍,雖然李清不介意這些節,但是身為屬下的石皓卻是不得不考慮。
跨過前堂入眼是一個不大不的院落,院牆左右各開一門,順著門內看去,曲徑通幽,庭院深深,向前看去,是一個高出院落三尺的四開大堂,異常宏偉,此刻大堂的門窗早已被身旁的親衛打開,順著門內看去,堂內的蛛網依稀可見。
身後的慕凡等人眼看著麵前的壽王想邁進此刻斑駁還未清理幹淨的大堂,不由得想要開口阻止。
看出了眾人的意思,李清並未介意,淡然一笑道:“當初本王風裏來雨裏去,鬼門關都不知道走了多少遭,如今這點又算得了什麼,吃不了苦中苦,如何讓眾人信服?”
雖然不明白本應該養尊處優的當朝皇子為何會在鬼門關走幾遭,但是看此刻麵前玄衣青年的神色,眾人完全可以確定,剛剛壽王殿下的這番話絕不是玩笑,而是真真切切生過的,對於這些隱秘之事,眾人並沒有追問下去的打算,常年在官場之上摸爬滾打的他們自然知道有些事情還是不知道的好。
看著麵前的玄衣青年已經跨入大堂,四人自然不再猶豫,派出兵馬勘察四周安排好一切之後,四人也跟隨著李清的腳步跨入大堂之內,畢竟這座祠堂寂寥空闊,卻又罕見人際,充滿著不少難以預知的危險,讓壽王殿下孤身一人踏入大堂,眾人也不放心。
踏入大唐之後,迎麵一副鐵鑄的“出師表”三個大字在燈火的映射下閃閃光,也許是出於對諸葛武侯的敬重,對於這三個鬥大的鐵鑄之字,並沒有被有心之人盜走。
出師表之下,是一片字體潦草通體龍飛鳳舞的行書書寫的出師表內容,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順著文章往下看,落款諸葛亮三個大字直攝人心,即使時隔千年,李清也能體會得到武侯那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毅然決然。
千百年來,後世之人對於諸葛亮誓死效忠********看法不一,有人諸葛武侯一諾千金,為了一個承諾背負一世枷鎖,頑固不知順應命,又有的人,諸葛武侯生性頑固,對於麵臨著亡國之後能夠出“此間樂,不思蜀也”的後主劉禪是愚忠,但是麵對著這個英明千古流傳羽扇綸巾的曠世智者,李清卻有著自己的想法。
以諸葛亮的上知文下知地理的智慧以及智掃三國豪傑妙計可安下的遠見又怎會不明白蜀漢氣數已盡,自己所做之事不過是在與爭的逆之事而已,但這正是諸葛亮的驕傲之處,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如此方能彰顯出一個謀士的曠世奇才,世人都成敗論英雄,誠然蜀漢政權最後失敗了,但是蜀漢政權的失敗並未阻擋住諸葛亮的英明流傳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