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盛世長安(1 / 2)

長安城一裏之外,李清等人勒馬而立,看著麵前橫亙在平原之上高約五丈宛若塹的宏偉城池,放眼望去,城樓之上旌旗迎風而立,一身披甲腰跨唐刀的威武之士在正午日光的映射下,身上的明光甲閃閃光,躍躍生輝,城門之上四層城樓淩雲而起,直通際,宛若仙家瓊樓一般。網≯ ≯

長安西門兩旁,兩座甕城也是拔地而起,整體高約三丈,呈半圓形的護門城,一左一右形成掎角之勢牢牢的保衛著長安西門,甕城之上箭樓密布,雉堞和門閘更是一樣不少,完美的防禦措施,若是敵人進攻西門,唐軍的弓弩手可以躲在兩座甕城之上向進犯的敵人加以射擊,如此一來敵人位不能兼顧,既要防範長安城上的唐軍主力,又要麵對兩座甕城之上唐軍的射擊,勢必要付出慘痛的代價。

而且兩座甕城建設的極有技巧,兩座甕城既沒有與城門建設在同一直線上,如此一來,避免了攻城槌對兩座甕城的打擊,而且由於甕城整體高約三丈,雖然相比於一般的城池來已算不低,但是在高約五丈的長安城麵前卻顯得相形見絀。

就算是進犯的敵人花費一番大代價最終攻破了兩座甕城,對於長安城也行成不了什麼致命的威脅,恰恰相反,因為甕城距離長安城不遠,完全在一箭之地,而且甕城高度本就比不上長安主城,若是敵人站立於甕城之上,完全就是長安主城牆之上的唐軍的活靶子。

如此一來,這兩座甕城就成了雞肋,若不拿下,那連綿不斷的箭雨勢必會對攻城的敵人造成連續不斷的遠程打擊,而若是花費大量兵力攻取兩座甕城,就算最終得勝,卻絲毫不能威脅到長安主城,屆時喪失大量兵力,勢必無法在對城高壕深的長安城起什麼有效的進攻。

由於李清等人站在一裏之外,對於麵前這座長安城不妨自然盡收眼底,盡管已經不是第一次見識過長安城的浩大宏偉,但是李清再次見識到麵前一副宏偉的場景的時候,李清依然忍不住感慨道:“果然不愧是當時國際一流的大都市,無論是城池的完美防禦措施還是占地麵積都配得上這樣的稱謂。”

唐長安城周長達三十五公裏左右,麵積約八十四平方公裏是元大都的17倍,明南京城的19倍,明清北京城的14倍,更是君士坦丁堡的7倍,古羅巴城的7倍,當此時也,長安城被稱為規模最宏大、經濟最繁華、民族交融最頻繁的城池實至名歸。

在場的很多人大多都是第一次見識到京師長安的宏偉浩大,均是滿眼驚愕,饒是常年在邊陲之地經曆過無數次生死殺伐早已經將他們的心性鍛煉的都非常人,此刻見識過長安城的宏偉浩大,他們也是人不知感慨萬分。

看著麵前綿延數裏的高大城池,所有軍士無一不感慨萬分:這就是他們的帝都,屹立關中,百年不到,喜迎四方來客俯視地萬物的帝都長安,那種有容乃大包容地萬物的滔胸懷,讓他們感到無比的驕傲,不愧是他們用生命守護的盛唐。

正是因為他們在前線的用血肉之軀對壘的鐵血長城,才換得今日長安城的繁華,此刻他們可以拍著胸脯向別人,他們是大唐帝國的將士,他們以能夠為帝國奮戰一聲而感到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