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麵前跪伏在地的幾人,坐在帝位之上的尊貴男子開口道:“壽王與壽王妃遠道而來,一路辛苦,起身吧。 鬆州之戰的捷報朕也已經收到,全靠諸位將軍的能夠奮勇殺敵,揚我國威!”
看得出來,因為鬆州之戰的勝利,此刻坐在帝位之上的尊貴男子是十分高興的,畢竟此刻的尊貴男子逐漸由開元時期的勵精圖治變得有點好大喜功,此刻劍南道不聲不響的就立下如此大功,而且沒有花費朝廷的一兩銀子,半分兵力的支援,李隆基怎能不高興萬分。
聽到當朝陛下的誇讚,李清身後的石皓幾人頓時十分激動和緊張,畢竟以他們的身份大多數都是第一次來長安,就算是其中有那麼一兩個曾經來過長安,負責借鑒他們的撐死了不過是長安城中的基層官員,至於像現在這般,進入大明宮,踏進含元殿,在百官麵前,獲得當今陛下的肯定,這在以前,他們是想也不敢想的。
此刻的他們雖然激動,但是卻並沒有忘記如今的一切風光全都是拜麵前的壽王所賜,若沒有壽王殿下接任劍南道節度使,大力提拔他們,慕凡撐死了不過是一個劍門少帥,石皓依然過著鬱鬱不得誌在城防軍之中混吃等死,至於茂州副將和鬆州參軍恐怕一生都無法踏足長安,見識不到長安的雄偉壯闊,盛唐的海納百川!
過了半晌,四人方才反應過來,對著高座帝位之上的威嚴男子恭聲道:“陛下過獎,鬆州之戰能夠勝利,全賴陛下英明神武,大唐國力鼎盛,將士們奮勇殺敵,和壽王殿下的運籌帷幄!”
聽到陛下的肯定,他們自然高興,但是此刻高座帝位之上的威嚴男子卻閉口不提壽王之功,不自覺的已經認可壽王殿下劍南節度使一職的他們自然要為麵前不動聲色的壽王殿下抱不平。
畢竟別人不清楚,參加過鬆州之戰的他們可是清楚的知道,若是沒有壽王殿下的運籌帷幄,層層布置,謀劃一切,戰場之上不顧生死,親臨前線鼓舞士氣,此刻莫大勝歸來,風光榮耀,恐怕他們以及他們所帶去的唐軍兵士全都要埋骨在鬆州城內。
雖然如今鬆州之戰已經過去將近半月,但是每次回想起來他們都忍不住暗自捏了一把汗,那可是兩萬吐蕃精銳兵士,莫是劍南,恐怕就是麵對著兵強馬壯的河朔勁旅也有著一戰之力。
聽到麵前四位劍南將軍變相的提醒,高座帝位之上的李隆基不僅將目光重新放回站在四人之前的李清身上,原本之所以對李清的功勞閉口不提,並不是李隆基對這個自己的十八子心存意見。
畢竟能夠登上帝王之位,手握下風雲,身為一代帝王,李隆基的心胸自然不會如此狹窄,而且李隆基同樣也有著自己的驕傲,雖然因為那件事情對麵前的十八子心存排斥,但是李隆基卻不會因此而忽略壽王的功勞。
之所以如此,完全是原先的壽王給自己的印象向來都是飽讀詩書,相比於李家的曆代先祖和自己的其他皇子,太過拘束與孔孟之道,性格懦弱,這樣的性格注定成長不了一代將帥,“知子莫若父”,對於麵前的兒子,李隆基自認為還是有著十足的了解的。
原先捷報之上並不是沒提到壽王之功,但是李隆基想當然的認為這完全是因為壽王如今身兼劍南節度使,劍南諸將為了奉承壽王故意把功勞推到壽王身上,如今開來卻完全不是那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