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的大唐帝國雖然依舊繁榮,但是朝堂之上卻再也不複開元年間那般清明,朝堂之上黨派林立,背後若無依靠,很難在朝堂之上立足!
並沒有讓百官等待許久,內殿在一群宮女太監的侍奉下,一襲暗黃龍袍顯得極其威嚴的李隆基就已經登上帝位,隻不過與以往不同,此刻本應該出現在後位之上的楊貴妃卻並未出現。≥
接下來一段時間,自然是無聊的朝會時間,由於如今的朝政李隆基大都交給李林甫處置,所以朝堂之上官員雖然有好幾百,但大多都是李林甫在回話。
期間李清並沒有急於表現自己的存在感,而是選擇閉目養神,此次返京,自己已經引起太多人的注意,如今的長安城勢力雲集,低調內斂才是王道,雖然明麵上有著李林甫的鼎力支持,但是時至今日李清依然拿不準此刻站在百官之精神矍鑠的華老者為何偏偏會選中自己。
若合適,恐怕此刻自己身旁的棣王和延王二人之中的任何一人都比自己合適,畢竟一個常年鎮守邊地的放逐皇子要想與一個常年立於朝堂之上參與朝中大政事的皇子爭奪儲君之位,其中的難度可想而知?
此次來京,查清李林甫的真正態度同樣是此行的最終目的之一。
閉目養神的李清聽到高力士喊道:“有事起奏無事退朝“的話語之後,李清當即睜開眼睛,走出皇子序列,對著高座帝位之上的威嚴男子躬身行禮道:”稟父皇,兒臣有事起奏?“
原本已經露出疲態的威嚴男子正想起身,看到站出身來的竟然是壽王,壓住心頭的不耐,當即開口道:“何事?瑁兒但講無妨?”
聽到帝位之上威嚴男子的允準,李清開口不慌不忙的道:”兒臣此番前來京師,目的有三,一來奉父皇之命參加四日之後的祭祀大禮;二來,奉命回京述職;三來,三日之後,就是母後十年一度的忌日,兒臣此次攜王妃前來就是希望能夠到母後的陵前去祭拜母後!“
一句話,讓朝堂之上的兩個人神情未變,一個自然是坐在帝位置上的威嚴男子,另一個出乎預料的竟然是位於百官之的一頭華的李林甫,隻不過除了當事人,任何人也無法現李林甫藏在寬袖之中的手隨著李清的話語而青筋畢露。
重新平複了心緒之後的李林甫一臉複雜的看著不遠處的玄衣青年,眼中夾雜著毫不掩飾的欣賞和讚歎意味。
“兒臣奉命駐守劍南,身為一方統帥,本就以保境安民捍衛邊將為己任,若無意外,兒臣此生返回長安的次數都屈指可數,日後能夠到母後陵前祭拜的次數少之又少,因此,還請父皇恩準兒臣的請求!“著,李清向著帝位之上的威嚴男子雙膝跪下,以頭點地!
原本還因為李清的貿然請求和此刻在後宮之內心情不好的貴妃對麵前的十八郎懷有怨氣,聽到麵前瑁兒的誠信懇請,饒是李隆基鐵石心腸內心也不由得為之一軟。
畢竟到底,自己終究虧欠了麵前的這個像極了自己的兒子,想想也是,這些年自己雖然長居深宮,但是對於壽王的處境還是有著幾分了解的,而且半年之前,自己更是狠心的將一個手無縛雞之力隻曉的孔孟之道的壽王扔到劍南邊地,期間麵前的十八郎到底遭受多少苦,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