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層層守衛(1 / 2)

唐以老子李耳為始祖,自建國以來,曆代皇帝對於老子皆有尊奉,唐朝統治者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釋、儒、道三家並存,唐朝以前不受重視的道家之所以能夠有與釋、儒兩道並存的資格,完全是因為老子的關係。≧網

畢竟想想也是,李唐宗室既然承認老子自己的祖宗,對於自己始祖一手創立的道家學自然要給予一定的重視,而且,自建國以來,皇室之中無論公主、皇子亦或是皇親國戚出家為道士著屢見不先,無論是先前的太平公主以及如今的玉真公主、金仙公主,還是如今寵冠後宮的太真妃,幾人都曾為道士。

太廟的祭祀儀式本就是三站之中最為重要的一環,完成了太廟祭祀也就意味著這次聲勢浩大的皇陵祭祖完成了七成,剩下的東郊祭祖與其是祭祖倒不如是一場皇家舉行的戶外活動。

獻酒儀式過後,剩下的自然是對曆代先祖一番大肆追封,畢竟隻有這樣,李隆基這個開元神聖玄武皇帝做的才會更加穩固,才不會惹人非議,對於這些無所謂的封號李清自然沒有在意

對於曆代先帝的封號李清沒有留意大但是對於老子的稱號李清卻是留意,聖祖玄元皇帝,廟號太清宮,不得不,這個尊號李清可是沒有預料到,雖然自唐建國以來,曆代皇帝對於老子皆有追封,但是他們尊奉有度,若以前的幾代先帝把老子捧得成為一代聖人的話,那麼現在的玄宗皇帝確實已經把老子尊奉為無所不能的神人了。

其實不隻是李清驚訝,當聽到宗正卿用他那蒼勁的聲音喊出“聖祖玄元皇帝”幾個字時候,李青特意的留意了旁邊的幾人以及身後的文武百官,很多人臉上都露出了驚愕的目光,從他們的表現李清現,很明顯,這個封號是李隆基獨自下定決心授予的,並沒有在朝堂之上與百官商討。

若不是李隆基自己決定,此刻文武百官絕對不會表現出這麼一番驚訝的神情來,雖然諸王和百官一臉驚愕,但是畢竟是皇帝陛下親自授意,自然沒有那個不開眼的站出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封賞之後,再次對著太廟之內曆代先祖的靈位三叩之後,眾人方才緩緩離開,向著東郊趕去。

在羽林、龍武兩軍的簇擁之下,出承門湧入長安第四橫街,因為此行出東門需要穿過半個長安城,不遠的距離,所以李清等一眾宗室男子均是以馬代步,人手一匹駿馬,顯得英武非凡,所幸唐朝不同於以往任何朝代。

由於高祖、太宗皇帝是馬上奪取下,唐朝曆代帝王對於馬術均有著嚴格的要求,雖然如今京畿之地一百餘年未經戰事,但是凡是宗室子弟對於六藝也有涉獵,唐人尚武,文人舞槍弄棒,武人賦詩詞,皆是常事,就算是就是廝,在無數文人墨客的熏染之下,也能做的一兩打油詩。

而身為唐帝國的統治者,曆代皇帝對於宗室子弟的培養可以是毫不懈怠,從不僅要學習孔孟之道,識句斷字,對於馬術和弓箭等一些軍中最為常見的兵器更要熟練掌握,唐朝六藝,即禮、樂、射、禦、書、數,宗室之中地位越高,相應的所受的要求也就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