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協群。
九月三十日,晚間八點,吳學光了一條消息。
“諸位,準備的怎麼樣?”
其他成員,包括其他省份的作協主席,也紛紛彙報自己這邊的情況。
“徽州已經準備好了,許多知名人士都寫好稿子,就等布了。”
“我們這邊也是,還和不少外部刊物溝通,效果還不錯。”
“燕京也不差,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哈哈,三國裏麵這句話,張引用的很好啊。看來這段時間,大家都有認真研究,不錯不錯。”
……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把準備工作彙報清楚。
不過,這刊物批判卻不是第一步計劃,第一步乃是網上詆毀。隻有網上詆毀,這事才能火爆起來。
吳學光詢問之後,又鼓勵眾人一番,便轉而問起網上情況。
網上情況也很樂觀,一切都準備妥當。
好一番詢問,吳學光終於放心,眉目含笑的睡覺去了。
第二,作協計劃開始實施,有條不紊,起初很不起眼。很明顯,較上一次,作協變得更加認真警惕。
第一波詆毀三國的人,其實不出名,頂多隻是v。這也是作協聰明的地方,他們之前對付錢浩,鬧的人盡皆知,實在不適合一上來就全力抹黑。
如果這麼做,他們就成了“惡勢力”,大家就會自動傾向錢浩。
第一波的詆毀看似沒什麼用,反倒引起很多人嘲諷,可其實從一片讚譽中豎起了另一種立場。假如沒有後續,這立場也無傷大雅,可作協怎麼可能沒有後續動作?
他們見第一步完成,當即暗中讓幾個大v站到那個立場。
這幾個大v名聲都不錯,加上批判的文章不帶個人情感,都是從客觀的角度分析,自然引得好一批人擁戴。
這一批人不是作協成員,都是普通的網友,甚至一些還是三國的讀者。
直到此時,楊大誌都沒有在意,其他人也同樣沒有在意。即使知道此事,他們也就打個嘴炮,根本沒有認真對待。
這也正常,一樣東西有人喜歡,肯定就有人討厭。這些人討厭三國演義,就像他們喜歡一樣,又有什麼好奇怪的?
然而,錢浩卻很敏銳的注意到這一點。
實際上,他一直關注作協,就算作協沒有動作也沒有放鬆。這獨樹一幟的批判,他並不知道內幕,卻感覺不對勁。
在此之前也有人批判,甚至好些還是名人,但都三三兩兩,分散的很,根本不成氣候。但是,那才是正常情況,而現在的不是。
正是從一點上,錢浩敏銳的意識到情況不對。
“看這情況,作協終於出手了?”
不甚確定,畢竟手上沒有證據,但他卻也做好了準備。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這底牌,錢浩很有信心,故而都沒有和楊大誌商量。其實,這也是因為謹慎。
他相信楊大誌,卻也保持著一絲警惕。
這也沒辦法,相比作協,他的手段太少。假如泄露出去,作協有了準備,他恐怕就無計可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