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的時候,王浩安又跟徐曉聊了許多曉鞋城的事兒。曉鞋城發展的很好,在全國多個省份開了鞋類批發城,同時周邊還有郭繼華等投資的服裝批發城等,形成一個完整的服裝、鞋帽批發、零售市場。
其實之前一些城市已經有了類似的批發市場,但規模都不夠大。曉鞋城不但規模大,還有政斧的支持,並且還有了許多國外品牌入駐,發展勢頭非常好。
當然還有依托百惠超市的曉鞋城,也就是綜合零售鞋店,因為種類齊全,且各種價位的都有,每的生意也都非常火爆。
尤其是可以使用百惠超市或者百惠大賣場的購物卡消費之後,銷售情況更是喜人。但這時候眾多模仿者也出現了。
曉鞋城的模式並不複雜,銷售手段也沒有多麼高明,勝在這個模式出現的早,且建立好了很好的進貨渠道。
一些人看到商機,在自己所在的城市也開了同樣的鞋城,導致曉鞋城門店的擴張受阻,好在那些鞋城都沒有什麼規模,影響不算太大。
但是一些城市拒絕了曉鞋城的批發城投資,也拒絕了服裝城等的投資,轉而是將這項業務交給了其他商人,或者是政斧參與投資,甚至獨資。
這一點讓徐曉很是不滿,那些地方都是看了我們的策劃書之後才做起來的,分明就是盜用我們的經營方案!
可惜一來沒有實質上的證據,二來那計劃書也是他交給政斧的,他太過相信一些政斧了,導致被人鑽了空子。
徐曉後來也學精了,先給地方政斧畫個大餅,然後就要求迅速簽署合同。如果地方政斧違約,那就打官司吧。
過去人都怕民告官,其實徐曉也怕,可有郭繼華在呢,有郭氏集團這個背景呢,這事兒鬧大了,他大不了損失一點錢,那地方政斧的負責人的仕途不止要斷,還有可能被定罪。
曾經的徐曉隻是一個做批發的商人,如今已經是多少人眼中的大老板了,到了許多地方,都是領導的座上賓。
“王總,你除了這個鞋城,以後我還能幹點啥?”徐曉放下酒杯,帶著微醺的酒意問道。
“能做的還有很多啊。這兩年鞋城在快速擴張,沒有分紅,但你的工資收入也不低。你想想幾年前,你兜裏才多少錢,代理個服裝,還得四處借錢。”
當初王浩安也清楚,許多人可能沒有那麼多錢,交上來的保證金不知道是從哪兒借的呢。但想必那些人現在都不後悔,或者後悔借少了,應該再大膽一點,現在肯定能賺的更多。
“我那是資金都壓在鞋上了,我也算是改革開放之後,最早一批開始做個體批發的。別人做個體戶銷售,我做批發,所以我比他們賺得多。”徐曉有些得意。
“不過跟你直接辦工廠還是沒法比,要是我當初有這個膽子,有這個魄力,恐怕現在我早有自己的製鞋工廠了。”
“不過話又回來,我有自己的工廠,也不見得就能比現在混得好,或許還遠遠不如。可你我現在混得不錯吧,可以送孩子出國留學,可以讓老婆住大房子,有保姆幹活,我爸媽,我嶽父嶽母,都有人伺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