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點希望大家考慮,王浩安此人肯放權,他的多家企業,都是聘請的職業經理人打理,所以接受他的控股之後,我們的管理層可能變動不會特別大。”
這句話讓許多人心中一動,他們誰都不想離開永久。在企業的收入,可比在政斧上班的收入高多了。
合理合法的收入,不需要冒險。雖然權力比不上政斧那邊,但無所謂。更何況他們就算是離開企業,去到政斧,又能有什麼好位置嗎?
幾個人開始爭論,總經理蘇總皺著眉頭,幾了,討論了幾,結果還是一樣,他沒辦法跟上頭交代。
上頭催促的越來越急,他這個公司一把手也是要擔責的。其實他心裏也有了一個目標,並且已經暗示趙總提出來了,可惜沒能得到其他人的支持。
那家企業多好啊,離魔都近,而且企業老總也很有能力,很有魄力。從一家做板材生意的,做到了摩托車行業,如今在東南一代很有名氣。
此人更是雄心壯誌,試圖進入汽車領域。隻可以現在國家根本不給私企發放汽車牌照,所以哪怕研發出來了,也隻能停留在研發試生產階段,根本不能上市銷售。
其實蘇總還有另外一個想法,既然上頭讓他引入外部資金幫助永久發展,那麼為什麼不可以引入多家外部資金呢?
這樣國資雖然不是控股,可他依然能當這家企業的董事長,隻要拉攏一兩個股東代表就行了。
若是隻接受一家企業的投資,他這個董事長位子肯定是坐不住的,可惜的是,他找了幾個企業代表談,對方都要求控股,最少也要求百分之五十的股份,且不同意他繼續擔任董事長。
都覺得是他帶領著永久走了下坡路,可這事兒能賴他嗎?他名義上是董事長,但企業的事情,還是要跟總經理等人商量著來,畢竟他隻是國資派駐的代表,不像那些私企一樣,是真正的大股東。
再了,去年不是有特殊情況嗎?大量的企業職工下崗,許多企業破產或者被賣掉了,還遭遇了災,全國經濟都下滑了,永久的效益下滑不正常嗎?
而且現在摩托車企業受到各地方政斧的扶持,大家的生活條件也越來越好了,希望能買更方便的交通工具,他能怎麼辦?告訴消費者,自行車比摩托車方便嗎?省油?
“行了,都不要了。打電話,跟這幾家進行聯係,我親自帶人去談,希望能在年前的時候,確定下來。領導已經多次催促,我們一定要在年前談妥。”
“蘇總,我倒是覺得這個繼續拖下去也行。我就不信,如果咱們堅持不引入外部資金,不允許外部資金控股,領導還能把咱們都開了。永久還在賺錢,咱們也沒有辜負所有的員工。”
“閉嘴,這是領導的決定,不是你我應該考慮的。散會吧,大家回去都好好想想。”蘇總心中也是一動,是啊,如果硬頂著不接受外部資金,貌似也沒什麼大問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