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船雖大,每一寸空間都是寶貴的,自然不會帶上各色藥物,最多就是常見病的成藥罷了。然而孫公子這回得的不是常見病,那些成藥毫無作用。
徐樂隻好起身讓開。
董壯士上前,從懷中取出一個布包,輕輕展開,裏麵還有棉墊,豎插著大十幾根針。有長有短,有粗有細,金銀銅鐵,就連針尖都做成各種形狀,倒是齊備。
徐樂掃了一眼就看出來了,這是一套完備的九針。從針的質量上看,絲毫不遜於太醫院針灸科那些老大夫常用的。看來這董壯士自己家傳針法,並非誑語。
徐樂這數月的江湖遊曆,爭強好勝之心淡去許多,見董壯士果然有幾把刷子,就退後兩步,看他施針。
正所謂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
董壯士取了兩支毫針,銜在口中,掀開孫公子的被子,解開衣,撚了一針,直接從喉結下的胸骨上窩——突穴刺入。這地方也算是人身要害,猛然見到有人拿著針就往裏刺,兩個老仆都嚇得不敢話。
孫公子也是有些恐懼,身體一緊。
“疼不疼?”董壯士雖然生得人高馬大,話倒是非常和氣。
孫公子不敢搖頭,隻是盡量壓著嗓子道:“不疼……毫無感覺。”
徐樂微微頜首,這壯士入針手法高明,看起來就像是放進去的,這必是長年累月練出來的手感。
董壯士撚了另一支毫針在手,取了鎖骨下的中府穴,凝神靜氣,看似隨意地刺了進去。然後又從針包中取了針,繼續施針,道:“這是問題,很快就好了。”
針灸大夫不像大方科大夫那麼受人尊敬,但是樂豈是那種俗人?隻要能治病,就連推拿他都不介意,何況針灸。眼看這位董壯士兩三針下去,孫公子就不咳了,他自然想一探其中奧妙。
“人針灸乃是醫之捷徑,果然見效飛速。”徐樂嘖嘖讚歎。
董壯士一邊入針,一邊道:“你讓開些,別碰到針。”
徐樂已經都挨著董壯士了,毫不介意道:“內經所謂‘熱則疾之,寒則留之,盛則瀉之,虛則補之’當是此。”
董壯士見徐樂能引內經原文,知道這不是個隻會背兩個方子的走方郎中,臉色溫和了許多,道:“不盛不虛,以經取之。”
徐樂道:“哦哦,難怪都是取的肺經。”
董壯士側目:“你讀過《針經》?”
“《靈樞》《素問》乃百醫之源,焉能不讀。”徐樂又道:“《經脈》乃是循經辨證的根本,焉能不熟。”
董壯士施完針,道:“那是自然。可惜我家傳的《針經》不全。”
徐樂正好奇地用掌心勞宮穴去感應毫針針尾。董壯士正要阻止徐樂,就聽徐樂道:“缺哪些?我抄給你呀。”
董壯士的這隻手,硬生生懸在空中,沒有碰到徐樂。
徐樂道:“我背得下來的,回頭你缺哪幾篇,我默寫給你。”《針經》與《靈樞》同書而異名,徐樂自然是能背的。
董壯士將信將疑:“寒家傳的《針經》到《經水》一篇便隻有篇名了。”
徐樂一愣:“那你家就沒傳多少啊。”他有些後悔答應幫董壯士補全《靈樞》。《靈樞》全本八十一篇,《經水篇》是第十二篇,後麵還有六十多篇呢。
董壯士江湖漂蕩幾十年,見過太多吹牛皮了。他道:“我常常看著《經水》篇名,想知道它講的什麼……”這就是想掂量一下徐樂的斤兩,看看到底是肚子裏有點貨,還是信口大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