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就錯了!”係統笑道,“前麵才剛剛過胡惟庸案,你一轉身就忘了?結束了相權這樣巨大的創舉,大幅鞏固了皇權的權威,單單是這一點,就足以達得到這個水平的政治。”
“曆代以來,權相的事情難道還不多嗎?為什麼曆代以來卻沒有一個人做出這一步呢?”
當然,係統這麼也不盡然。相權肘製君權乃至是到了君權的對立麵也是一個比較漫長深遠的過程,不是簡單的曆代以來,出現過很多這樣子的事情能夠明的。
宰相最早起源於春秋戰國,管仲就是中國曆史上第一位傑出的宰相,到了戰國時期,宰相的職位在各個諸侯國都建立了起來,秦朝時宰相的正式官名為丞相,有時分為左右,以右為上,稱為“右丞相“,“左丞相“,宦官擔任宰相職務的稱為“中丞相“。漢朝與秦朝相仿,漢武帝時,起用了一批儒生當丞相,理日常行政事務,而政務中心則轉到了內廷,丞相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無所不管,與當時皇權基本上處於平等狀態,蕭何、曹參等一批名相出現,在西漢的政治舞台上揮重要的作用,魏晉至宋為調整期,兩漢時期,由於君權與相權的矛盾迅暴露,宰相製度很快便進入調整期,其核心是“皇權不斷集中,相權不斷分割。”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轉變,根本上來無外乎就是立場、觀念乃至是利益罷了。
早期商鞅變法,很明顯就是站在了老舊貴族、世家的對立麵。而漢朝的那些丞相也都算不上什麼豪門世家。然而隨著時代的展,官僚門閥終究是大興其道,而作為官僚頂點的宰相,十有**必然是官僚組織的代言人。
君權與相權衝突最主要的使製性根源有:一、在君臣矛盾關係中,宰相處於當其衝的特殊地位;二、宰相及其所代表的官僚組織又是封建社會中最有組織性的社會力量之一;三、以宰相為代表的官僚組織必然會在通行中育出某種不受君主意誌所左右,自行其是“自主性“傾向,使官僚組織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異他於君主意誌,相對獨立的力量。
不可否認,在矛盾積累到不可調節的時候,必然會有一場你死我亡的戰鬥,這是時代展的必然結果,但是同時也必須承認,作為實施者的人物,其手腕能力也必然不會是泛泛之輩。
朱元璋是中國曆史上最傑出的君主之一。一生勤於政事,建樹頗多,特別是創設了大量的製度典章,不但打下了明朝近三百年基業,還影響到清朝。自明到清,中央集權的政治統治和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行政管理製度漸趨完備。
朱元璋最重要的功績是驅逐胡虜,除暴亂,拯救漢民族,平定下,成功複國,廢除了蒙古人製定的種族等級及壓迫政策,恢複了中華,帶領華夏複興。他從災**和饑寒交迫的鍾離村,一直到南京登基,和他的文臣武將所走的這條道路,不僅僅是為私人和某個階級的利益,如同他的自述——我本淮右布衣,下於我何加焉。
朱元璋胸懷韜略,深謀遠慮,善於駕馭戰爭,掌握主動權。注重招賢納士,廣采眾議,嚴格治軍,完善軍製,練兵育將,強調將領要識、謀、仁、勇兼備。主張寓兵於農,且耕且戰,保持一支強大的武裝力量。
當然,排除掉這些,不得不,讓朱八八做弟,這個感覺就是不一樣……
所以這個時候,鮑鴻心裏就有了打算,接下來要沒有什麼重量級的人物,必然會選擇朱元璋。
“第五名候選武將,唐代女政治家上官婉兒,政治94。”
“上官婉兒?這個名字好像很耳熟的樣子啊,是不是那個什麼武則時期的人物?”鮑鴻笑道。
上官婉兒,唐代著名女詩人、政治家,唐中宗的妃嬪,唐高宗時期宰相上官儀的孫女。祖父上官儀獲罪被殺後,隨母鄭氏配入內庭為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