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張角悲劇中(1 / 3)

建安十三年,曹操開始領兵出,南征荊州。 Ww W COM同年八月,劉表因背疽作而身亡,享年六十七歲。劉表死後,荊州群臣擁立其次子劉琮為繼承人。而劉琮在繼位一個月內,因為群臣大多主降曹,於是便在九月向曹操請降,正式結束了劉氏父子在荊州的十九年統治。

另一方麵也是差不多的道理,那就是不作為。

建安五年,劉表與張繡合擊曹操,雙方互有勝負。其後曹操與袁紹相持於官渡,據守南陽的張繡接受謀士賈詡的建議,向曹操請降,劉表從此失去了對南陽郡的影響力。接著,袁紹又遣人求助於劉表,劉表向來使許諾,卻又不正式派遣軍隊助戰,亦不肯協援曹操,隻希望自保於江漢之間,以觀下之變。

從事中郎韓嵩、別駕劉先向劉表:“豪傑並爭,兩雄相持,下之所重,隻在於將軍。將軍若是希望於亂世有所作為,便應乘下方亂而起事;如若不然,則應選擇一個能夠領導下的人而相從。將軍現在坐擁十萬之眾,而隻是安坐而觀望。所謂見賢而不能助,請和而不能得,如此兩家必將歸怨於將軍,將軍也不可能繼續從容自立了。以曹公之明哲,下賢俊皆向而歸之,其勢必能滅袁紹,然後必定帶兵南向以擊江漢,恐怕將軍也不能抵禦其大軍。所以我為將軍計算了,不如舉州依附曹公,曹公必然會重待將軍;如此便可以長享福祚,子孫晏然,這才是真正的萬全之策。“蒯越亦以此勸劉表,可是劉表狐疑不決,便派遣韓嵩往見曹操,以觀虛實。韓嵩從許都回來後,指出曹操威德並立,是真正的明主,便勸劉表遣子入質。劉表卻因而懷疑韓嵩反為曹操做事,大為憤怒,要殺韓嵩,然而當問及韓嵩之隨行者時,得知韓嵩隻是出肺腑之言,並無他意,方才沒殺韓嵩,但仍將他囚禁起來。從這件事可以反映出劉表雖然外貌儒雅,然而心裏卻頗為多疑。

劉表派步騎一萬人攻西鄂,西鄂縣長杜襲召集所有擔負守城的官吏百姓共五十多人,堅守城池,最終寡不敵眾,劉表軍攻入西鄂城。同年,劉備自袁紹處來投奔荊州,劉表厚相結待,卻沒有重用劉備,隻安排他駐紮新野,成為自己的北藩。

曹操遠征柳城時,劉備曾勸劉表起兵後襲許都,劉表不納其言。至及曹操還軍中原,劉表才對劉備:“之前不采納你的建議,現在就失去了如此良機了。“劉備隻得:“方今下分裂,幹戈日起,機會定會再出現,又怎會有所終極呢?若果今後能把握機會,這回之事就不足以為恨了。“

在諸侯爭戰中劉表始終持中立態度,而同時劉表也不再向中央政府交納稅收。劉表的自守態度也使得荊州地區避免了許多戰火,為當地經濟和文化的展提供了條件。

所謂逆水行舟不進則拖退,大家都在軍事竟備,你不作為你就輸了。

不過,漢室宗親這個身份受到的限製還是比較大的,曆史上是漢獻帝太渣渣了,成為了傀儡一般的存在,劉備才有機會靠著這個名頭混下去的。

而現在漢室畢竟還在,想要投效漢室可選擇的宗親也很多,那些家夥的心氣,願意跟劉表的也不會太多。

“那張楚、項楚那邊的人如何?”曹操追問道。

“張楚勢力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人物,不過畢竟楚義帝是楚國王族,也算是繼承楚國的基業,若是有楚國老人複活,支持他的人必然比支持項楚的人多!”鮑鴻笑道。

“話回來,灑家倒是想見識見識楚霸王的威風!”董卓哈哈笑道,“一個英布就有如此本事,不知道楚霸王究竟能勇武到何等程度!”

“這個誰知道!”鮑鴻聳聳肩,表示不知道,“對了,之前和項楚季布等也有過一番交手,聽在揚州還有一個漢軍陣營的英雄人物叫做孫堅,不知道兩位對他有沒有了解?”

“此人灑家也是有所耳聞!”董卓笑道,“不過主要是活躍在江東那邊,灑家對於此人倒是不熟悉!”

鮑鴻印象中董卓和孫堅他們都曾經討伐過涼州叛亂,甚至按照道理就在今年左右的樣子,張溫主帥的這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