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在江州被黃文炳、蔡得章二人陷害,將被處死,但稟報蔡京的書信中途被梁山截獲,吳用因此獻計,偽造蔡京回信,使宋江被押往東京,梁山便可派人中途奪下。蕭讓因為善於模仿各家字跡,又與吳用相識,因此與善於金大堅一同被吳用派戴宗騙上梁山。第二,兩人家眷也被接上山,從此,蕭、金二人便“死心塌地,再回山寨入夥“。
攻取祝家莊時,吳用定計讓孫立到祝家莊臥底,蕭讓因此製作了偽文書。
最後祝家莊被攻破,蕭讓又假裝知府誘使李應、杜興二人上山。
大聚義蕭讓負責抄錄了書,書記錄他的星號為地文星,梁山上排名四十六位。職務是行文走檄調兵遣將。
大聚義後,梁山三敗高太尉,並將其生擒,高俅答應為梁山招安出力,宋江便送蕭讓、樂和陪同高俅麵見聖上,但吳用看出高俅是個轉眼忘恩之人,果不其然,蕭讓、樂和被高俅軟禁了,於是讓戴宗將二人救出。
梁山受招安後,攻打遼國、田虎、王慶時,蕭讓一直在隊伍之中。其中遼國政權通過賄賂蔡京、童貫等人,向宋朝投降之後,征遼的梁山軍馬隻得停戰,回師之時,宋江命金大堅、蕭讓和隨軍石匠們在“永清縣東一十五裏茅山之下“立碑記事。征田虎、王慶後也有類似舉動。
在大多數時候,蕭讓都隨軍在後方做文職工作,但是在征王慶時,賊將季三思、倪懾奇襲宛州,宛州守將隻有宣讚、郝思文,老弱一萬,以及陳觀、侯蒙、羅戩等文官。蕭讓擺出空城計,季三思、倪懾大亂,宣讚、郝思文趁機殺出,擊敗敵軍。
“亂入第五名武將——水泊梁山定功罪賞罰軍政司總管
,地正星鐵麵孔目裴宣。統率5,武力6,智力7,政治8。”
裴宣本是京兆府的一個官,人稱“鐵麵孔目“,為人正直。因得罪了知府,被配沙門島。途經飲馬川時,被鄧飛、孟康救下,推舉為飲馬川寨主。戴宗、楊林在飲馬川與裴宣相會後,裴宣等就歸順了梁山。裴宣在梁山做定功賞罰軍政司官員,排座次時,為第四十七位好漢。一生專記人功過,鐵麵無私,威望高。受招安後,被授武奕郎兼都統領。
梁山受招安後,裴宣隨宋江南征北戰,先後征討遼國、河北田虎、淮西王慶、江南方臘。
江南平定後,裴宣作為幸存偏將,被授為武奕郎、都統領,“管軍管民,省院聽調”。他不願為官,便與楊林一同返回飲馬川,“受職求閑”而去。
實在的,整個梁山泊這個職務是完全莫名其妙的,壓根沒有意義的玩意。
裴宣被任命為梁山泊定功賞罰軍政司。對於梁山這樣的團體來,完全沒意義。
一是梁山泊並非法治社會,沒有什麼法律能夠作為準繩可用。一切由宋江了作數。宋江對就對,錯就錯。宋江的話就是律,裴宣按宋江的臉色辦事,就是按法律辦事,這道理是很簡單的。
若真以法治社會的眼光看,梁山泊就難得找出幾件正確的事情來:宋江當頭領,既不是遵晁蓋的遺囑,也沒有經過民選;將聚義廳改為忠義堂,這樣有關政治路線問題的大事,也沒有開過頭領大會討論;梁山好漢排座次,則純屬用封建迷信手法欺騙群眾,樁樁件件,哪件可以稱得上是依法辦事?
既然沒有什麼法律可作賞罰依據,怎麼能要求裴宣獎罰分明?裴宣對宋江的作法不提反對意見,就是盡職盡責,不得以屍位素餐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