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八五章 白袍和府兵製(1 / 2)

現在大漢拿下了關中和西北,這張網自然也就沒有必要需要那麼多人維持,白袍抽調了一部分人前去河北加強對河北的控製,而剩下的人,則陸續南下。

這些南下的人,多數都是南方本地人,他們的目標,就是各地的世家,不僅僅的是那些想要站在大漢對立麵的世家,還有這些跟隨著朝廷的世家,任何家族的風吹草動,都會在第一時間送到李藎忱的案頭上。

這些南方的白袍,多數都是出身軍中,也就多數都是貧寒子弟,對於曾經的他們來,世家高高在上,就像是神一樣主宰著一切,甚至自己家饒生死都在世家的手中,因此他們憤恨世家主持的所謂的公平,但是卻無從反抗。

現在他們手中握著生殺大權,也有著身為大漢將士的責任,所以他們隻會牢牢地盯住世家的一舉一動,他們一旦有任何不可的行為,這些白袍將士們不介意將這些行為上報,然後動手將世家的野心和欲望扼殺在搖籃裏。

除了白袍這在暗中的利刃,李藎忱也在積極地調動兵馬,完成各地兵馬在戰後的換防,尤其是曾經北上的軍隊正在陸續南下。這一次李藎忱班師回朝,可不僅僅隻是帶回來耀武揚威的,一些已經上了年紀的士卒將會完成和地方新招募的鄉兵的換防。

大漢現在實行的軍隊製度實際上就是鼎鼎大名的府兵製,這也是南北朝時期最流行的征兵製度。

府兵製就是士卒戰時為兵、平時為農,減免全家賦稅,但是戰爭一旦開始,士卒需要自備兵刃馬匹參戰,聽從折衝府的命令集結調動。

這樣的製度可以最大限度的發揮一個成年男子的作用,畢竟在這個戰亂頻發的時代,成年男子的重要性眾所周知。不過這樣的製度終究也有弊端,戰爭時間一旦延長,士卒在邊疆常年不得回,導致田野荒廢不,百姓也不想忍受這種家人長期在外分離的痛苦,因此在曆史上唐朝鼎盛時期,反倒是幫助建立了盛唐的府兵製逐漸落寞。

針對這個情況,李藎忱對府兵製也是進行了一定的修改。

漢軍將士戰時為兵,平時也為農,但是這個農並不是耕種自己的土地,而是耕種軍營附近的土地,朝廷會在軍隊屯駐的周圍統一劃出來一片土地讓軍隊進行耕種。

而這就意味著軍隊的征發並不是時而回家、時而在軍營,而是在整個軍隊期間都是在軍隊這個整體之中的,實際上有些類似於後世的兵役製度。

士卒在軍中的時間一般是五年左右,當然征兵的時候年紀就已經大聊也會相應減少,這就意味著最多五年之後,士卒就可以返回原鄉,而在原鄉之中,他們依然會保持自己鄉兵的身份。這些鄉兵其實才更類似於府兵,他們平時耕作自家的土地,等到戰時會集結起來作為主力大軍的預備役,當然等到鄉兵上陣的時候,幾乎已經是戰火燒到家門的時候。

為了保衛家鄉,鄉兵們自然也都會拚命。

而且和府兵製不同,得益於大漢流水線式的兵器生產,大漢的士卒是不需要自帶兵刃的,一旦他們從軍,朝廷會統一發放兵刃,而等到士卒退役之後回到家鄉,這些兵刃隻要還完好,他們可以直接帶著去鄉兵之中,這樣既可以減少朝廷對鄉兵兵刃的供給,又可以避免大量的兵刃,尤其是還可堪用的兵刃流落民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