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五五章 大漢沸騰(1 / 2)

自己來到這個時代的時候,好像也是四月初吧?

那是太建九年的事情了。

而現在已經是大漢新元四年。

七八年的光陰,彈指一揮間。

此時的自己已經不再是那個山野間的弱冠少年,而這個時代的風雲,都在自己的手掌翻覆之間!

戰爭開始的消息傳來,李藎忱就把建康府中級別高一點的武將一股腦的派了出去,裴子烈作為大漢和蕭世廉並肩的存在,前往淮西坐鎮,統籌淮西和南陽的漢軍一起進攻許昌,戰略目的自然是為了打開洛陽的南大門。

淮西和南陽的漢軍應該是大漢在整個戰線上比較薄弱的一環,倒不是因為這兩個地方的漢軍素質不高或者將領無能,陸子才是南陳宿將,而陳智深更不用,是李藎忱麾下的一員猛將,但是這兩個地方的兵馬數量加起來才能比得上其餘地方一路,可是戰鬥卻是從兩個方向上爆發的。

再加上淮西的漢軍主要還是來源於淮南的南陳舊部改編,而南陽的漢軍則是後來的荊州、巴蜀新兵,雖然所有的軍隊都進行過大範圍的混編以消除地域上的影響,但是軍隊的傳承還是頗為重視的,尤其是軍中不少基層將領都是當初軍隊之中的普通士卒一點點提拔上來的,要沒有一點兒地域上的觀念當然也不可能,所以無論是淮西還是南陽的漢軍,之間的配合很有可能因為地域上的隔閡和爭功的目的而出現差池,李藎忱不可能不對此作考慮。

所以裴子烈就是李藎忱當初已經內定好聊統籌淮西和南陽這相對薄弱的中段戰線的最佳人選。

李藎忱身為皇帝,這一場關乎到國閱戰爭,禦駕親征是必然的——朝中群臣也情知攔不住他,但是就算是禦駕親征,他也不可能跑得太遠,最多就是出麵主持淮北的戰事。

至少從現在看來,淮北戰事也應該是各個戰線上前期最艱難的,西線上,蕭世廉隻要能夠突破潼關,局勢就會大幅度好轉,而中線上有了裴子烈的統籌,直接壓迫到洛陽城南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就是這個東線淮北戰場上,南朝幾代人都沒有能夠突破的淮北防線,由吳惠覺來單獨坐鎮,未必就能夠服眾。

畢竟入大漢以來,吳惠覺除簾初李藎忱下江南的時候曾經率軍從京口上岸掩護側翼之外,幾乎沒有立下其餘任何的功勳,當然了這也和大漢遲遲不能在淮北用兵有關係,但是朝野之間質疑吳惠覺隻是憑借著父親的恩蔭才能走到這個位置上的也不在少數。

吳惠覺當初能夠把持淮南軍政,本來就和吳明徹有很大的關係,可以是吳明徹用自己歸朝做一個有名無權的清貴高官換來的,雖然那已經是前朝太建年間的事情了,但是時至今日以此來抨擊吳惠覺的也不在少數。

所以李藎忱禦駕親征,的確是解決東線主將人選質疑的最好辦法。

你們可以質疑吳惠覺不行,但是總不能質疑皇帝陛下不行吧?

由此,大漢的進攻實際上還是可以化分為三個區段的,除了最北側的韓擒虎已經衝入草原,距離實在是有些遠,已然不能劃入任何一個戰區,其餘的,武關以北為蕭世廉統籌的西線,武關到淮西為裴子烈統籌的中線,而淮西以東為李藎忱親自坐鎮的東線,大漢數十萬軍隊再加上規模龐大的水師三路並進,乃是南北朝分家之後南方從未有過的大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