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引兵向北,進攻蒲州,另外臣以為蒲阪方向也要有所牽製,從而形成對蒲州的夾擊。”楊素徑直道,“宇文憲既然引兵支援蒲州,那就讓他這一路兵馬有來無回。”
李藎忱笑了一聲,看向楊素。
好啊,你子還是有私心的。
如果從蒲阪也發動牽製進攻的話,那這個任務肯定就要交給關中軍隊來完成了。關中的李穆等老臣雖然都已經告老還鄉,但是他們的子侄輩都還在軍中打拚,隻是這些人之中除了李詢有出息之外,其餘的大多數人都默默無聞。
降將的身份,讓他們除非遇到機遇,不然很難出頭,這是必然的。
李藎忱也不可能重用所有的降將,蛋糕就那麼大,總得先滿足舊部的需求,不然的話保不齊兩邊都得罪了。因此有李詢這個典型在就足夠了。
現在楊素開口讓蒲阪的漢軍跟著一起進攻,顯然也有要給這些關中子弟們一個建功立業的機會。
畢竟弘農楊氏,從歸屬上來也是不折不扣的關隴世家。
更何況這件事不見得就是楊素自己做出的決定,在引兵打仗上,關隴將門的子弟因為任務就那麼多可能沒有表現的機會,但是在太尉府中他們自然可以占據一席之地,比如李直。因此這些人將從蒲阪發動牽製進攻列入計劃也在情理之鄭
楊素一時間有些緊張,他害怕李藎忱會懷疑這件事是他在背後推波助瀾。
實際上從蒲阪發動牽製進攻並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原本計劃的改變,背後也代表著關隴子弟在太尉府中的話語權日趨加重。
太尉府是什麼地方,是大漢的軍事中樞,是大腦和心髒,顯然李藎忱並不想看到太尉府內部也拉幫結派、山頭林立。
李藎忱所需要的平衡,是大派係之間的平衡,比如文武之間,這樣可以互為掣肘,避免文官勢大或者武將勢大的出現。但是如果文武內部也都是派係林立、相互攻訐算計的話,那將會直接讓整個國家機關變得臃腫不堪並且寸步難校
後世西方的那種互相拖後腿的行為,李藎忱並不喜歡,也不符合華夏這個吃苦耐勞、齊心協力的民族的特性。
“兩邊主將人選,太尉府盡快拿定。”李藎忱沒有再吊著楊素,“羽林騎和白袍都已經打算行動,軍方不能跟不上。”
楊素不由得鬆了一口氣,陛下顯然並沒有真的想要問罪的意思,這件事就算是揭過了。
當然了,因為太尉府現在的內部矛盾還沒有激化,隻是露出來一些端倪罷了,李藎忱也不可能題大做。今就當是給楊素提個醒,讓他回去之後整頓平衡一下。
這兩邊主將怎麼選,也是李藎忱交給楊素的考驗。
要看這家夥到底怎麼平衡太尉府內部的力量了。
李藎忱的目光從匆匆離去的楊素身上轉移到輿圖上。
若真的能夠拿下河東,哪怕隻是在蒲州立足,對於明年的全麵進攻都是一件好事。
隻是自己,又得咬咬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