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臣們雖然已經退出一線,但是他們對整個大漢朝廷內外的影響,多多少少都是存在的。不過他們就像是大漢朝廷的拐棍一樣,如果不能丟了他們走路的話,那有哪一他們都不在了,大漢朝廷很有可能不會走路了。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新一代的年輕官員們缺少經驗,所以他們還是離不開老臣們的指點。
需要多加強地方官員和中央官員之間的調換,以加強對他們的曆練啊。李藎忱心中已經下了決定。
大漢之後也不能隻是單純的選拔人才了,人才的進一步培養也是自己需要關注的,其實對人才進行進一步培養倒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能夠在科舉考試當中脫穎而出的,肯定也都是眾人裏的佼佼者。具有足夠針對性的培訓,就是有效的。
這件事得和吏部好好商量商量,另外可以讓各個書院多加配合,這些已經有官職在身的官員能夠進入書院學習甚至轉過來給年輕學生們上課,本來就有利於促進朝廷和書院之間的交流配合。
書院往大處是給社會、往處就是給朝廷培養人才的,所以書院也可以通過這樣的交流和培訓了解現在朝廷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樣的人才。
隻會搖頭晃腦的書生,李藎忱不會不尊重,但是絕對不會要。
他需要的是有實幹能力的人才。
至於北周,現在已經不再是大漢向前的攔路虎,而是路上的一塊石頭罷了,李藎忱要做的,就是徹底踢開它!
接下來,還有更多的攔路虎和石頭,李藎忱要做的,就是一步步走過去,一隻隻的斬殺、一個個的踢開。
曾經,大漢的目標就是北周,而今,李藎忱也不再掩飾自己的野心,這周圍的無數國度,甚至更遙遠的土地,都要插上大漢的旗幟,都要臣服在自己的腳下。
站在武將之首的裴子烈,看著李藎忱的身姿,想到了很久很久之前吳明徹在戰火之餘曾經幻想過的事:
“普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這是怎樣的鼎盛局麵,即使是東西兩漢時期恐怕也就隻有短短一代人曾經算達到過。
那個時候的裴子烈也好,吳明徹也罷,這樣的話也不過就是想象一下罷了。
現在,裴子烈沒有想到這話似乎真的要變成現實了。
此時,他隻希望吳明徹或許可以活的久一些,至少能夠看到眼前的這番局麵。
李藎忱已經開口詢問戶部今年預期的稅收,以及農部今年春耕的準備事宜,又問了問禮部的恩科準備的怎麼樣,還有工部、農部等等。
徐陵去世了,朝廷也不可能真的停止運轉。
罷朝三日,的確是紀念一位勞苦功高的臣子最好的辦法,不過現在正是開春之後朝廷各項事宜繁忙的時候,很多事情都著急需要李藎忱做決定然後進行調整或者實施。
因此在這個時候,李藎忱絕對不會允許朝廷因為任何原因停止運轉,而以大家對徐陵老爺子的了解,如果真的讓他知道朝廷罷朝三日以紀念他,恐怕有可能會被氣的活過來。
大家都知道,朝廷現在是在為即將開始的戰鬥做準備,隻要春耕順利,朝廷肯定要北伐,完成對北周的最後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