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傷員其實並不算非常多。”不久之後,楊妙也舒服的趴在床榻上,被李藎忱捏著肩膀,“所以明這個時候應該就已經都處理的差不多了。”
“傷員不多還不是因為打的太慘烈了。”陳宣華解釋道,“妙兒你沒有帶著隊伍去北岸,屍體一直從河灘鋪到壁壘內外,每個缺口處又是人、又是馬,當時我們就都吐了出來,幾個膽子的差點兒沒有直接暈過去。不信的話你可以問問長公主。”
楊妙歎息一聲:“陛下,請恕臣妾多言,這一場大戰之後,應該就會太平了吧,如此慘烈的戰事,即使是醫術已經今非昔比,也終究沒有辦法做到挽救所有人。”
李藎忱一時默然,從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到現在已經快要四百年了,這四百年中,除了西晉立國之初的幾十年之外,戰亂幾乎從來沒有停止過,一代又一代的百姓雖然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但是對於和平的期待和渴望也從未失去。
大漢立國之後,雖然國內注重休養生息,諸如巴蜀、荊襄等地已經堪稱魚米之鄉,但是對外征戰,從南到北一直都沒有少過,因此現在國內反戰的情緒也已經越來越高,要不是現在向北進攻的過程中能夠給江南帶來足夠的利益,恐怕江南的那些商賈和官員們早就已經叫嚷著不能再打了。
身為皇帝,李藎忱當然能夠察覺到這種情緒,因此他也相對應的扶持起來了以楊素為代表的北方文武官員和這種反戰的思潮相對抗,並且為他們提供了諸如各種報紙這樣的對抗平台,報紙作為官方媒體,自然會盡可能地將有利於朝廷政策的想法呈現出來,而反對的人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也隻能盡可能的通過報紙來表達,在報紙具有傾向性的篩選下,反對的聲音少,讚同的聲音多,閱覽過報紙的人,自然也就逐漸傾向於讚同。
從眾心理本來就是很常見的心理,尤其是在華夏文化之中,“明哲保身”的法一直以來都頗有市場,人們不願意去做出頭鳥,當然就會使得輿論在不管情願還是不情願的情況下,逐漸跟隨李藎忱的意誌走,李藎忱傾向於北伐,那麼報紙的宣傳也傾向於北伐,所有看到報紙的人自然而然的也就會認為大家都堅持北伐,就算自己反對戰爭,最好也先保持沉默。
不過李藎忱雖然一直在主導著輿論並且壓製著其餘的聲音,但是他終究沒有辦法把這些想法從很多饒腦海之中根除。
李藎忱瞥向楊妙,他不確定的是,這是楊妙自己的想法,還是什麼人在背後的唆使。
讓自己的後宮妃嬪們出來做事,固然是有好處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她們內部的明爭暗鬥、爭風吃醋,而且也能夠作為大漢所推行的女子自強思想的榜樣,從而鼓勵這種風氣以彌補現在大漢內部勞動力不足的現象,但是肯定也是有風險的,比如會增加妃嬪和外臣接觸的次數,外臣的一些想法自然就會嚐試著通過她們的渠道傳達到陛下的耳邊。
枕邊風是從古至今都非常簡單卻有效的辦法。
李藎忱手上的動作頓住,楊妙當然也感受到了,她回過頭,看到李藎忱若有所思的神情,急忙想要解釋什麼,但是又怕自己多了反而引起誤會,隻能向後縮了縮,同時把求助的目光投向旁邊在整理文檔的陳宣華,楚楚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