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府涉及的領域,原本實際上是六部根本不屑於或者無力涉及的領域。
內府起家於慈善,在六部看來這顯然是後宮妃嬪們有婦人之仁才回去做的事,反正幫著大家,尤其是軍方,解決一下軍人遺孀和孩子的問題,也不是什麼壞事。
接著內府還是涉足醫療和教育的領域,一個是依托於太醫院,大家也不出來什麼,治病救人,還真不是六部管轄的範疇內,六部忙得團團轉,也沒有心情去管這些,一個則是基於之前就已經建設起來的各大書院,這個也不好什麼,六部還指望著這些書院以後能夠給提供更多人才呢,本來書院的背後站著的就是陛下,現在陛下讓內府接手也不過就是換了一個名義罷了,人還是那些人,並無區別。
結果後來內府還真的在這些領域逐漸做大,下醫院、藥房、書院還有慈善堂等等,背後都有內府的身影,甚至內府還從原來的撒錢機構變成了現在已經能夠通過藥房和醫院的收入來自負盈虧的機構,這讓六部大跌眼鏡的同時,也收起原來的輕視之心。
正是在這個時候,陛下以內府為內廷的傳聞甚囂塵上,要六部官員們心裏不打個哆嗦那是不可能的。內廷是漢武帝用來架空外廷而設立的,一旦內府真的成了大漢的內廷,那就沒六部什麼事了,六部官員等著喝西北風就好了。
不過李藎忱顯然並不打算這麼做,自此之後,內府未曾再進一步,反而頻頻主動向六部示好,希望能夠加強雙方在設備開發、財政調度、糧食供給還有人才交流等等上的合作。
六部雖然不知道內府是怎麼想的,或者並不知道陛下這麼做的真實意圖在何處,但是還是很樂意於開展這樣的合作的。
對於李藎忱來,內府的發展,從一開始隻是單純的想要給後宮妃嬪們找一點事情做,順便解決一下一些朝廷的精力顧及不到的邊邊角角。李藎忱也不是預言家,當時的大漢也不過才剛剛在南方站住腳跟,李藎忱自己甚至都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帶著大漢擊敗北周,最終一統下。
現在五六年過去,局勢能夠發展成如此局麵,李藎忱實際上已經很欣慰了。
因此李藎忱實際上也是在漢軍於戰場上穩住腳步之後才開始考慮諸如內府等新生事物應該如何和朝廷既有的六部等部門相互配合,甚至在一些重複的工作上能夠融為一體的。
六部和內府之間已經出現的矛盾和對立,李藎忱當然也看在眼裏,不過這樣的對立往往局限在資金的分配上、人才的調動上之類的,並不會導致內府和六部完全撕破臉皮,所以雙方之間還是有相互合作的基礎的。
隨著內府規模的擴大,李藎忱也逐漸把內府作為大漢朝廷的一部分,而不再是自己的私家產業,因此六部上下都要和接受大漢新設立的農部一樣接受內府的存在——其實六部也隻是一個泛泛的稱呼了,大漢已經分割戶部而設立農部,同時還在計劃著分割工部以將負責技術研發的部門和負責實地生產的部門區別開來,針對其他部門也有類似的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