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葉家出案首(1 / 2)

【播報】關注起讀書,獲得515紅包第一手消息,過年之後沒搶過紅包的同學們,這回可以一展身手了。

“爹,我回來了。“

從縣城回來,葉春秋的心情大好,縣城終究不是自己家,而且看著葉辰良在自己麵前晃悠,實在討厭。還有葉俊才那廝,自從考砸了之後,總是一臉怨尤人的樣子,讓葉春秋看著揪心。

葉景已從廂房裏出來,一看到挎著行禮的葉春秋,臉上雖有掩飾不住的喜色,卻還是假裝板著麵孔:“考得如何?”

“還不錯。”

葉景一副我懂的樣子,歎口氣,知子莫若父啊,兒子不錯,絕不是謙虛,吹牛的嫌疑反而更大,於是他的眼睛眯起來,露出隻有自己兒子才懂的高深莫測,摸摸葉春秋的頭:“下次繼續努力,路漫漫其修遠兮,爾當上下求索。”

沒辦法溝通……

葉春秋心裏搖頭,我真的有這麼弱嗎?

………………

而此時,在縣城裏,又是另一番的光景。

到縣試,其實隻是科舉最初級的考試,所以閱卷並不太正式,甚至童試根本不必糊名。

即便如此,本縣的王縣令對此卻不敢懈怠,此時在後衙的廨舍,王縣令坐在案牘之後,將教諭和書吏遴選出來的文章做最後的決斷。

縣令往往是進士出身,八股文的水平自是極為高明的,這使他應付這些試卷起來提不起興致,童試的文章往往良莠不齊,有些文章水平低的可謂令人發指,從這麼多的文章裏,勉強有幾篇還過得去,其中一個叫葉辰良的‘學不輕仕,惟求其優而已’的破題,也算是讓人耳目一新,不過這在進士出身的王縣令看來,也隻能算是中上的水準罷了,勉強能應付院試,再往上就不太容易了。

寧波府雖處江浙之地,不過其民好從商,市儈氣重了,文風不算鼎盛,所以王縣令現在是矮個子裏拔將軍。

“今年看來大抵也隻有如此了。”王縣令的心裏想著,最後幾篇文章落在了案牘上,他隨手拿起一份,單看這篇文章的行書,並不顯得特別出色,可接著,王縣令被吸引了,然後他眼前一亮,竟是愛不釋手地抱著這份試卷,嘴唇輕動,不自覺的跟著文章輕聲吟誦起來。

足足過了老半,所有的文章大致已經批閱完畢,今年參與童試的考生有三百零九人,選的童生五十餘人之多,有書吏在王縣令最後定奪了之後,便抱著所有的試卷前去封存,過不多時,這書吏回去複命,王縣令隻是頭:“後日發榜,三月初三,名列前茅者提坐堂號。”

這都是老規矩,書吏頭稱是。

書吏剛剛出了廨舍,便見一個差役偷偷的在廊下等候了。

這個差役一臉諂媚的笑,道:“劉書吏,如何了?”

書吏怒斥他道:“你這狗才,這麼急做什麼。”

差役苦笑道:“不急哪裏能搶這頭喜。”

原來縣裏有個不成文的規矩,一般等到放榜,就有人去各家報喜,而考中的人家往往會給豐厚的喜錢,隻是寧波府這裏市儈氣重,所以報喜的人如過江之鯽,若是人人來報喜,哪裏來這麼多錢打賞,自然是誰先到誰得,先到的往往重賞,後來者給個一兩文錢就打發了。

縣裏的那些差役們就想了一個辦法,想要拔得頭籌,就免不了要在放榜之前把喜報過去。

書吏沒有再和差役囉嗦,而是捋須,慢悠悠地道:“清塘趙氏,中一人;河西葉氏,中四人,蹊蹺的是,案首也出自他們家……”書吏隻中幾個人,卻沒有把高中的人名字道出來,這既不耽誤報喜,又可以防止縣尊追究。